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大矶愁似小矶愁,篙稍宽时船即流。
撑得篙头都是血,一矶又复在前头。
诗人通过对比大矾和小矾的愁绪,表达了行船之艰难。"篙稍宽时船即流"一句,描写了一旦篙头稍有松动,船便会迅速前进,这不仅体现了水流的急遽,也象征着时间的飞逝和人生的无常。
"撑得篙头都是血"的激烈笔墨,展示了划船者的辛勤与艰苦,他们甚至需要用鲜血浸润篙头以减少摩擦。这种刻画不仅强化了劳动者的形象,也隐喻着为了生活和理想所付出的努力与牺牲。
最后一句"一矾又复在前头"则表达了一种无奈和宿命感,尽管艰难重重,但行者仍需不断面对新的挑战。这样的情感流露,使得整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对人生境遇的一种深刻省思。
这首诗通过对水、船、矾等元素的精心雕琢,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哲理思考。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一阵南风似箭来,蒲帆飞上最高桅。
两边岸柳都奔走,不及追船各自回。
暮烟如雨雨如烟,一把珠帘隔远山。
帘影渐浓山渐淡,恍然移入画屏间。
南湖隔水见渔灯,雁落芦汀八字横。
对面双峰烟雨里,双峰外面是宜兴。
下轿浑将野店看,只惊脚底水声寒。
不知竹外长江近,忽有高桅出寸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