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校园内植物生长环境变化的感慨与观察。开篇“往夏新阁成”,描述了夏日新阁建成的情景,随后“拔去园中葵”点明了葵被移除,为接下来的描写铺垫。接着,“万花间千蕊,十夫劳徙移”描绘了花园中繁花似锦,需要多人劳力搬运的景象。
“群香颇猗狔,密影初参差”写出了花朵香气浓郁,树影交错的生动画面。“烈日吁可畏,时雨不能滋”则表达了对烈日的畏惧和雨水无法滋润的无奈。接着,“未秋叶先陨,欲冬柯已萎”描述了植物在未到秋季就已落叶,冬季枝干枯萎的景象,体现了环境变化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虚蒙灌溉恩,无复嫣然姿”表达了植物因缺乏水分而失去生机的悲哀。“啅雀飞且止,不肯登空枝”通过鸟儿不愿停留在枯枝上的行为,进一步强调了植物的衰败。“寒螀守枯荄,未忍相弃离”则表现了昆虫对枯萎植物的不舍与陪伴。
“永怀斩新日,岂料憔悴期”表达了对过去生机勃勃日子的怀念以及对现状的意外。“谁呼殷七七,来伴红裳儿”可能是对某种特定花卉或植物的特别关注。“金鼎一剂药,返魂庸可追”表达了试图通过药物挽救植物生命的尝试,但效果可能有限。
最后,“春来作高亭,绿沼扬清漪”预示着春天的到来,高亭和清澈的水池象征着新生与希望。“旧蹊类陈迹,远圃分芳蕤”描述了旧路径和远处的花丛,暗示了自然界的循环与更新。“结根旬浃间,生意浑熙熙”表达了植物在较短时间内重新焕发活力。“微白李赋质,小红桃入肌”描绘了李子和桃花的生长状态。“柳条无颜色,已含烟雨眉”通过柳条的颜色变化,展现了季节的更替。“游蜂相召引,有底渠先知”通过蜜蜂的行为,展示了自然界的微妙联系。“地力固自若,大钧不偏私”表达了自然界的力量与公正。“竞秀非机巧,向衰非钝迟”强调了植物生长的自然规律。“万物理固然,飏芬须得时”总结了万物生长都有其自然规律,芳香的散发也需要适当的时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校园内植物生长环境变化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思考和对生命循环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