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丞镇蜀三章

德车言迈,遹指蜀都。载此德车,御史大夫。

大夫入蜀,两膏苏枯。德车言迈,遹指蜀中。

洽蜀先哲,粤有文翁。大夫入蜀,振文翁之风。

蜀昔先哲,亦有武侯。亦有张咏,嗣德前脩。

亦有菊坡,振世名流。大夫入蜀,先辙是由。

形式: 四言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时期,吴中丞(即御史大夫)前往蜀地任职的情景。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典故,展现了吴中丞在蜀地的作为及其对当地文化、教育的贡献。

首先,“德车言迈,遹指蜀都”,以“德车”象征吴中丞的高尚品德与远大志向,他前往蜀地,如同驶向理想的彼岸。接着,“载此德车,御史大夫”,明确点出吴中丞的身份,强调其肩负的责任与使命。

“大夫入蜀,两膏苏枯”,赞扬吴中丞的到来,如同甘露滋润干涸的土地,为蜀地带来了生机与希望。进一步,“德车言迈,遹指蜀中”,再次强调吴中丞的行动目标,即深入蜀地,实施改革与治理。

“洽蜀先哲,粤有文翁”,提到蜀地历史上有文翁这样的贤臣,吴中丞的到来,旨在继承并发扬文翁的治蜀理念,促进蜀地的文化教育发展。“大夫入蜀,振文翁之风”,具体描述吴中丞如何在蜀地弘扬文翁的教化之风。

“蜀昔先哲,亦有武侯”,提及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又称武侯),强调蜀地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吴中丞的到来,也意在学习和实践诸葛亮的治国理政之道。

“亦有张咏,嗣德前脩”,提到张咏,作为前贤的继承者,吴中丞在蜀地继续发扬前辈的美德与功业。

“亦有菊坡,振世名流”,“菊坡”可能是指某位知名人士或地方特色,吴中丞的到来,不仅影响了蜀地的政治与文化,也与当地名流相互影响,共同推动社会进步。

“大夫入蜀,先辙是由”,总结吴中丞在蜀地的作为,强调他的行动将为后人树立榜样,留下深远的影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丰富的历史典故,展现了吴中丞在蜀地任职期间的崇高理想、卓越成就以及对蜀地文化的深刻影响,体现了诗人对其高度的赞誉与敬仰。

收录诗词(184)

霍韬(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南华十咏(其一)

远渡溪头入翠微,钟声缥缈隔烟霏。

遥知古刹深藏处,夹岸青松尽合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南华十咏(其二)

天开梵劫启传灯,灵境从来有废兴。

共说鉴师为六祖,信知智药亦神僧。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蒸]韵

于穆赠袁少司徒也袁公三十年显仕犹敝廛一庐

于穆袁公,绩德耆年。德绩之徵,徵德于天。

袁公徵德,是身一廛。袁公一廛,皓鬓周还。

维是一廛,袁公是便。

乃强袁公,踧踖日边,华发实研。

上林鹳鸾,瀛沿朝烟。冲彼朝烟,舆徒是联。

舆徒是联,冲上林烟。听上林歌,歌卷阿篇。

圣人载歌,被是五弦。

形式: 四言诗 押[先]韵

苏一峰考迹三章

驱车迢迢,自南长安。厉风驰冰,趋北长安。

驰驱则那,皇国光之观。驱车迢迢,厉龙江干。

度龙江干,沐北风寒。岂曰忌伊风寒,我中衷丹。

驱车迢迢,沐北风寒。回瞻南畿,亦北风寒。

我奏我绩,矢我衷丹。

形式: 四言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