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亭

作亭名逍遥,此理诚不虚。

宽于一天下,原宪惟桑枢。

况我卜清旷,风雨庇有馀。

方池容潋滟,小径足萦迂。

花木颇窈窕,松筠亦扶疏。

鸣蛙送鼓吹,好鸟来笙竽。

可琴亦可咏,可饮亦可娱。

盘虽无下箸,宾食亦有鱼。

恢论或申旦,隐几忘移晡。

困来展足眠,醉倒从人扶。

率尔但付畅,因烦而领无。

邺侯三万轴,方朔五车书。

弃置复弃置,任自相贤愚。

无妨吾逍遥,此乐诚何如。

形式: 古风

翻译

为亭取名为逍遥,这道理确实非虚妄。
它的宽广胜过天下,原宪仅以桑木做门枢。
更何况我选择的环境清静旷远,风雨中仍有余温庇护。
方形池塘水波荡漾,小路弯曲足以漫步。
花草树木幽深秀美,松竹稀疏错落有致。
蛙声鼓吹,鸟鸣如笙,音乐悠扬。
可以弹琴吟诗,也可饮酒寻欢。
虽然盘中无佳肴,宾客也能共享鲜鱼。
有时清晨讨论宏论,有时倚几忘却时间。
困倦时就伸展四肢小憩,醉酒后任由人扶持。
随性自在,只求畅快,烦恼全抛诸脑后。
像邺侯藏书三万卷,东方朔车载五车书。
这些都随意放置,任由人们评价贤愚。
这些不妨碍我的逍遥,这种乐趣究竟如何呢?

注释

逍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天下:整个世界。
原宪:孔子弟子,以贫贱自守。
桑枢:简陋的门枢,象征朴素生活。
清旷:清静开阔。
潋滟:水波荡漾的样子。
笙竽:笙和竽,古代乐器。
下箸:筷子。
申旦:天亮到中午。
移晡:午后时光。
率尔:随意,坦然。

鉴赏

这首宋诗《逍遥亭》是潘兴嗣所作,诗人以"逍遥"为亭名,表达了对超脱世俗、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描绘逍遥亭的简朴环境——宽广如天下,仅以桑枢为居,反映出诗人对清静与自然的热爱。方池、小径、花木、松筠等元素营造出宁静宜人的氛围,鸣蛙和好鸟的和谐之音增添了生机。

诗人在此处可以弹琴吟咏,饮酒作乐,虽然生活简朴,但自得其乐。他并不追求物质丰富,而是注重精神享受,即使面对邺侯的藏书和方朔的学识,也认为无需比较,重要的是内心的逍遥自在。整首诗洋溢着诗人对逍遥生活的深深满足和对世事纷扰的淡然态度,展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的隐逸情怀。

收录诗词(14)

潘兴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句(其一)

丰狱剑飞云气尽,吴州仙去敢言轻。

形式:

句(其三)

拟将十幅绡,绘出云堂景。

形式: 押[梗]韵

句(其二)

窥鱼白鸟明残照,抱石幽云点半青。

形式: 押[青]韵

橐中奇物为棋输。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