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七日夜度蔡道岭宿弥勒院

月出度松岭,露香霏羽衣。

肃肃夜气清,苍苍烟径微。

川光浴秋容,萝影挂夕辉。

冰轮碾空阔,飞辙无因依。

拟掬星渚波,恐触天孙机。

偓佺何时见,沆瀣聊独挥。

未应青霞志,即与素愿违。

稍休尘外轸,憩此岩下扉。

清吟写万籁,妙想绝百非。

不须河汉言,尽解纷华围。

飞仙亦戏剧,玄学乃庶几。

鳌山切丹极,岁晚行将归。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翻译

月亮升起越过松岭,露水的香气弥漫在羽衣上。
夜晚寂静,空气清新,朦胧的小径在苍茫中若隐若现。
河流映照着秋天的景色,藤萝的影子挂着夕阳的余晖。
明亮的月亮像冰轮在广阔的天空中滚动,没有依托的轨迹。
我想要捧起星辰下的波光,又怕触动了织女的机杼。
何时能见到偓佺这样的仙人,只能独自挥洒沆瀣的清露。
我的志向并未违背青霞的理想,但现实与朴素的愿望相悖。
暂且放下尘世忧虑,在这山岩下的门扉前稍作休息。
清脆的吟唱描绘出万物的声音,奇妙的想象超越了一切是非。
无需银河间的言语,足以解开繁华的束缚。
即使是飞仙也有戏剧性的时刻,而玄学或许更接近真理。
在年终之际,我将回归那接近丹极的鳌山。

注释

月出:月亮升起。
松岭:松树林的山岭。
露香:露水的香气。
羽衣:轻盈如羽毛的衣物。
肃肃:寂静的样子。
苍苍:深沉的青色。
川光:河流的光芒。
萝影:藤萝的影子。
冰轮:比喻明亮的月亮。
飞辙:无定的轨迹。
星渚:星辰点缀的水边。
天孙:织女的别称。
偓佺:传说中的仙人。
沆瀣:露水。
青霞:青云之志。
素愿:朴素的愿望。
尘外:尘世之外。
岩下扉:山岩下的门。
万籁:万物的声音。
百非:一切错误或非议。
河汉言:银河般的言语。
纷华:繁华。
飞仙:仙人。
戏剧:戏剧性的瞬间。
鳌山:神话中的仙山。
丹极:道教指仙境。

鉴赏

这首宋诗描绘了诗人夜晚穿越松岭时的景象,月光洒落,露水带着清香,仿佛轻拂着羽衣。夜气清冷而宁静,朦胧的烟雾弥漫在小径上。河水映照着秋日的景色,藤萝在夕阳下摇曳生姿。明亮的月亮如同冰轮,高悬空中,诗人感叹无法触及其轨迹。他想象着捧起星辰下的波光,却又担心触动天上的织女机杼。

诗人期待见到传说中的仙人偓佺,或是沉浸在自然的宁静中,暂别尘世烦恼。他在这里稍作休息,清吟低唱,将万物之声融入诗篇,摒弃世俗的纷扰。他认为无需追求天河之外的虚名,只需坚守内心纯净的愿望。虽然未能如飞仙般逍遥,但接近玄学的境界已让他感到满足。临近岁末,诗人的心境回归到对家园的思念,暗示着即将结束旅程,返回人间。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超凡的向往,以及对生活的深沉思考。

收录诗词(422)

朱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十一月十九日与仲猷大年绰中美中饮于南台

空山欲雪云冥冥,玉梅半开吾眼青。

此身垂欲走尘土,聊复举酒看峥嵘。

折腰向人不知耻,故园可锄在千里。

金昆石友一开眉,珍重道人相料理。

楚江东岸先人庐,竹君安否久无书。

归欤何时应白首,我食吾言如此酒。

形式: 古风

上丁馀膰置酒招绰中德粲德懋逢年

我生无几求,毕愿老葭菼。

谁令事斗禄,饭粝羹不糁。

书生亦可怜,微物有先感。

朝来食指动,膰肉丰咀啖。

恭惟鲁司寇,道大长壈坎。

空馀祠千载,不救陈蔡惨。

永言百世师,愿学吾岂敢。

当饥不忘歌,既饱复何憾。

安能如王孙,长物贮颐颔。

急呼讲肆人,一醉舍铅椠。

相携桃李径,历乱蹴红毵。

言强三尺喙,气溢一身胆。

平生超然处,独嗜逾昌歜。

诗成持寄君,莫遗儿辈览。

形式: 古风

上清宫

振策冲暮云,携琴宿仙境。

松风生夜凉,萝月散秋影。

洞远落猿声,溪清鸣鹤顶。

中宵梦仙翁,乘车停翠岭。

狮子身五色,鸾凤互相引。

上有朱幡幢,金碧不可省。

风吹云璈遍,顾我忽而哂。

遗以丹篆文,再拜豁心领。

明当谢浮荣,飘然从结轸。

形式: 古风

与叶晦叔同考校诸生锁宿贡院作

沈沈广厦清如水,市声人声不到耳。

一閒十日岂天赐,惭愧纷纷白袍子。

相逢更得金玉人,久矣眼中无此士。

连床夜语不成寐,往往鸡声忽惊起。

是中差乐真难名,昔者相过安得此。

但怜时节不相谋,正堕清明寒食里。

梨花已空海棠谢,外间物色知馀几。

只恐风雨摧折之,负此一春吾过矣。

谢公寻山饱閒暇,应笑腐儒黏故纸。

锦囊得句应已多,万一相思频寄似。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