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其三)

水空高下,望沈沈一色,浑然苍碧。

天籁不鸣凉有露,金气横秋寂寂。

玉宇琼楼,望中何处,月到天中极。

御风归去,不愁衣袂无力。

此夜飘泊孤篷,短歌谁和,自笑狂踪迹。

咫尺蓝桥仙路远,窅窅云英消息。

疏影婆娑,恍然身世,我是尊前客。

一声凄怨,倚楼谁弄长笛。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翻译

水天相接,望去一片深沉的青绿色,浑然一体的苍翠。
自然的声音静默无声,秋意渐浓,空气中弥漫着寒露的气息。
如玉的宫殿,从远处望去,月光升至天空中央最明亮的地方。
乘风而行,无需担忧衣衫无力飞翔。
今夜我独自漂泊在小舟上,无人应和我的短歌,只能自我嘲笑我的狂放足迹。
近在咫尺的蓝桥仙境却遥不可及,幽深的云英消息难以寻觅。
稀疏的光影摇曳,恍惚间感到人生的无常,我在酒杯前做客。
一声哀怨的笛声,倚在楼上,是谁在吹奏?

注释

水空:水天相接。
沈沈:深沉。
浑然:浑然一体。
天籁:自然的声音。
金气:秋意。
寂寂:寂静无声。
玉宇琼楼:如玉的宫殿。
天中极:天空中央最明亮处。
衣袂无力:衣衫无力飞翔。
孤篷:小舟。
狂踪迹:狂放的足迹。
蓝桥仙路:仙境之路。
窅窅:幽深。
婆娑:摇曳。
恍然:恍惚。
尊前客:酒杯前的客人。
凄怨:哀怨。
长笛:长笛声。

鉴赏

这首宋词《念奴娇·其三》由陈三聘所作,描绘了一幅秋夜清冷的画面。开篇“水空高下,望沈沈一色,浑然苍碧”写出了天空与水面的广阔无垠,颜色深沉而宁静,犹如一幅水墨画卷。接着,“天籁不鸣凉有露,金气横秋寂寂”描绘了秋夜的静谧,只有露水轻落,秋意渐浓。

“玉宇琼楼,望中何处,月到天中极”描绘了月光洒满天际的景象,仿佛能抵达宇宙的尽头,给人以超脱尘世之感。随后,“御风归去,不愁衣袂无力”表达了词人对自由飞翔的向往,即使在现实中无法实现,也流露出一种超然心境。

进入下片,词人的情感转向孤独,“此夜飘泊孤篷,短歌谁和,自笑狂踪迹”表达了漂泊在外的孤寂,无人理解或共鸣。接下来,“咫尺蓝桥仙路远,窅窅云英消息”借用了神话传说中的蓝桥,暗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遥远距离,以及对远方仙踪的遥想。

“疏影婆娑,恍然身世,我是尊前客”描绘了词人在酒宴中的孤独身影,虽然身处热闹之中,却感到自己像是一个过客。最后,“一声凄怨,倚楼谁弄长笛”以悠扬的笛声收尾,传达出词人心中的哀怨与无奈,以及对知音的渴望。

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秋夜景色的描绘和自我心境的抒发,展现了词人内心的孤独与追求,以及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和现实生活的感慨。

收录诗词(70)

陈三聘(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临江仙(其二)

白首故人重会面,论交尔汝忘形。

从今心迹喜双清。飞鸿追往事,为蝶笑馀生。

琥珀杯浓春正好,此怀端为君倾。

旧时猿鹤敢寒盟。鸠居从拙计,鹏翼任高程。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临江仙(其一)

夜饮只愁更漏促,留连笑罥蔷薇。

歌声缭绕彻帘帏。坐中清泪落,梁上暗尘飞。

重睹舞腰惊束素,不应更褪罗衣。

别来容易见来稀。次公狂已甚,不醉亦忘归。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南柯子/南歌子(其一)

别后惊人远,归心怯橹柔。晚天凉思冷于秋。

冷浸一溪明月、水弥流。醉里狂仍在,吟馀趣极幽。

夜深何用数更筹。别有好风吹酒、不须求。

形式: 词牌: 南歌子

南柯子/南歌子(其二)

烟树观前浦,风苹听远洲。等闲来上水边楼。

怅望天涯、何处有归舟。香断灯花夜,歌停扇影秋。

欲缄尺素说离愁。不见双鱼、空有大江流。

形式: 词牌: 南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