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通过对比东宫的犬吠与贞观时期的臣子,以及对齐桓公和唐太宗的引用,巧妙地表达了对魏郑公这一历史人物的赞誉。诗中以“东宫尝吠非其主”开篇,暗喻魏郑公起初可能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或赏识,但最终成为贞观之治的重要贡献者之一。接着,“贞观终高献纳臣”进一步强调了魏郑公在贞观时期对国家的贡献,成为不可或缺的谏议大臣。
“不独齐桓忘射带”一句,借用了齐桓公忘记射箭带的故事,来比喻魏郑公不仅在政治上有着卓越的洞察力,更能在关键时刻为君主提供正确的建议,避免决策失误。而“太宗当日最知人”则直接赞扬了唐太宗李世民对魏郑公的识人之明,肯定了魏郑公在贞观之治中的重要地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巧妙引用和对比,高度评价了魏郑公在贞观时期的政治智慧和对国家的贡献,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唐太宗善于识人用人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