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会孟阳宅分得石榴

五月薰风送晚凉,海榴成子日初长。

参差半向花间出,错落偏宜叶底藏。

红玉晕肌空赋色,骊珠充腹半含浆。

遥知岁暮重来赏,醉里须分一颗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明代倪岳的《端午会孟阳宅分得石榴》,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五月夏日傍晚的景象与石榴的形态,充满了生活情趣和自然之美。

首句“五月薰风送晚凉”,开篇即点明时节与气候特点,五月正是初夏,薰风轻拂,带来一丝凉意,为全诗营造了清新的氛围。次句“海榴成子日初长”,“海榴”即指石榴,夏日阳光充足,石榴逐渐成熟,日光似乎也因之而显得更加悠长,两句话勾勒出一幅夏日傍晚的宁静画面。

接着,“参差半向花间出,错落偏宜叶底藏。”这两句细致描绘了石榴树的枝叶与果实,参差不齐的枝条或隐或现于花朵之间,果实则巧妙地藏匿在绿叶之下,既展现了石榴生长的自然状态,又暗示了其果实的诱人与不易察觉。

“红玉晕肌空赋色,骊珠充腹半含浆。”进一步赞美了石榴的色泽与口感。红如玉的果实仿佛是肌肤上的晕染,骊珠般的光泽中蕴含着半熟的汁液,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石榴的诱人之处。

最后,“遥知岁暮重来赏,醉里须分一颗尝。”诗人预想到了一年之末再次相聚时的赏石榴场景,那时或许已是一年中的最后时刻,人们在酒醉之中分享这颗象征着丰收与喜悦的石榴,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期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与丰富的想象,不仅描绘了石榴的美丽与诱人,也寄托了诗人对相聚与分享的渴望,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对自然与人情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483)

倪岳(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戊子新春日寄上谷诸旧游

故人底事久无书,塞徼天高雁影疏。

寂历冰霜惊岁晚,芳菲风日又春初。

几回常见百年内,千里相思一梦馀。

却忆旧时诗社客,于今?倡复何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雪中忆张亨父次宾之韵复用韵写怀(其一)

坐看初雪转霏微,已觉尖寒到客衣。

岁事半于愁里过,乡心全在梦中归。

经秋寥落慵开卷,长日萧条静掩扉。

却怪故人音信绝,海天空阔雁来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雪中忆张亨父次宾之韵复用韵写怀(其二)

晓色侵人已细微,早寒真欲咏无衣。

萧萧病叶惊风堕,冉冉昏鸦带雪归。

卓笔且从临草韵,提壶谁为款柴扉。

故人多在经年别,岁晚方嗟聚晤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闻捷后值雪喜而有作二首用韵柬宾之(其一)

西征烽火照金微,东望兵戈动铁衣。

一道渠魁皆手縳,三边酋长定心归。

马肥塞草空鸣柝,犬卧山村不掩扉。

从此军中知小范,平胡歌颂未容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