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倪岳的《端午会孟阳宅分得石榴》,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五月夏日傍晚的景象与石榴的形态,充满了生活情趣和自然之美。
首句“五月薰风送晚凉”,开篇即点明时节与气候特点,五月正是初夏,薰风轻拂,带来一丝凉意,为全诗营造了清新的氛围。次句“海榴成子日初长”,“海榴”即指石榴,夏日阳光充足,石榴逐渐成熟,日光似乎也因之而显得更加悠长,两句话勾勒出一幅夏日傍晚的宁静画面。
接着,“参差半向花间出,错落偏宜叶底藏。”这两句细致描绘了石榴树的枝叶与果实,参差不齐的枝条或隐或现于花朵之间,果实则巧妙地藏匿在绿叶之下,既展现了石榴生长的自然状态,又暗示了其果实的诱人与不易察觉。
“红玉晕肌空赋色,骊珠充腹半含浆。”进一步赞美了石榴的色泽与口感。红如玉的果实仿佛是肌肤上的晕染,骊珠般的光泽中蕴含着半熟的汁液,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石榴的诱人之处。
最后,“遥知岁暮重来赏,醉里须分一颗尝。”诗人预想到了一年之末再次相聚时的赏石榴场景,那时或许已是一年中的最后时刻,人们在酒醉之中分享这颗象征着丰收与喜悦的石榴,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期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与丰富的想象,不仅描绘了石榴的美丽与诱人,也寄托了诗人对相聚与分享的渴望,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对自然与人情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