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金山寺的历史沧桑与庄严景象。首句“刳檐篆额蠹蜗涎”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寺庙建筑的古老痕迹,檐下的篆刻文字被岁月侵蚀,如同蜗牛留下的痕迹,展现出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力量。
“像教尘埃阅百年”则进一步强调了寺庙作为宗教场所的悠久历史,历经百年的尘埃见证了它作为信仰中心的地位。接下来,“殿栋犹题辽日月,图经不载禹山川”,通过对比古代的辽日月与现代的缺失记载,突出了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传承。
“荒碑盘屈蜿蜒古,坏壁参覃罔象拳”两句,通过描述残破的碑文和墙壁上的图案,展现了寺庙在历经风雨后的破败景象,同时也暗示了历史的深邃与复杂性。最后,“想见当时崇奉日,无边花雨散诸天”表达了对过去辉煌时期的怀念,以及对当时人们虔诚信仰的感慨,仿佛能看见当年的花雨洒满天空,象征着信仰的广袤与神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金山寺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寺庙的历史风貌和文化价值,也蕴含了对过往时光的追忆与思考,体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洞察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