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沿着溪流漫步时所见的景色,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交融。"细路循溪转"写出了道路蜿蜒曲折,紧贴着溪流前行,"苍然易夕阴"则暗示了时间的推移,天色逐渐转暗。"城荒衔素壁"描绘了一座荒废的古城,其墙壁显得苍白而孤独,"潭静带孤琴"进一步渲染了寂寥的氛围,仿佛能听见孤独的琴声回荡在静谧的潭水边。
"野刹烟中见"描绘远处山中的寺庙在薄雾中若隐若现,增添了神秘感,"危滩雨后深"则通过雨后的景象,强调了溪流滩涂的深邃和湿润。最后,诗人以"桐君如可遇,便许掷华簪"表达了对隐士桐君的仰慕之情,如果有机会遇见这位高人,他愿意抛弃华丽的簪子,显示出对朴素生活的向往和对知识贤者的敬仰。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