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鹤图

昔闻王猷曾爱竹,竹有清标断尘俗。

移居随处旋添种,珍重不殊金与玉。

又闻卫公曾爱鹤,往往重□轻食禄。

宠之致使鹤乘轩,驯养尚言心未足。

竹与鹤兮何处无,老眼见此竹鹤图。

娟娟翠琅玕,梃梃青珊瑚。

风生声琮琤,月来影扶疏。

长竿未肯归钓徒,九苞屡集丹凤雏。

夷齐有德德不孤,至今高节留江湖。

毰毸双胎仙,生长由青田。

乘风若骐骥,驾驭从神仙。

玄裳丹顶性最洁,九皋一唳声闻天。

浮丘载入相经内,形模变化踰千年。

竹岂凡木同,鹤非凡鸟比。

卫武诗不咏,薛稷兴无已。

人间至清物,披对心欣喜。

挥毫勉赋竹鹤歌,歌□不入词人耳。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两幅画面,一幅是王猷爱竹,一幅是卫公爱鹤。诗人以竹和鹤象征高洁的品德,表达了对竹与鹤的赞美之情。竹子被比喻为“清标断尘俗”,象征着超脱世俗的高洁品质;而鹤则被赋予了“重□轻食禄”的特性,象征着不为名利所动的高尚情操。诗中通过竹与鹤的形象,寄托了诗人对于纯洁、高雅品格的向往与追求。

竹子在诗中被描绘为“娟娟翠琅玕,梃梃青珊瑚”,形象生动地展现了竹子的翠绿与挺拔,以及其清脆悦耳的声音和繁茂的枝叶。鹤则被描述为“毰毸双胎仙”,寓意其仙气飘渺,与世无争的生活状态。诗中还提到了竹鹤图中的风声、月影,以及竹子与鹤的和谐共处,营造出一种宁静、高雅的氛围。

最后,诗人感慨于人间能有如此至清之物,不禁挥毫赋诗,以竹鹤图为主题,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与向往。然而,诗人的意图似乎并未能被“词人”理解,这或许暗含了对当时文坛风气的一种讽刺或不满。整首诗通过对竹与鹤的赞美,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也反映了其对高尚人格的追求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收录诗词(512)

徐庸(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寿得玉字

梅舍顾君诚右族,六旬享有康宁福。

堂前甘旨□敬奉,庭下芝兰吐芬馥。

碧落初生老人见,瑶池又报蟠桃熟。

驾鹤仙来祝寿龄,尊前一笑颜如玉。

形式: 古风

松坡许原望

古松移自徂徕嶂,种向君家玉坡上。

频年养成合抱材,高拂云霄势相望。

花飘金粉满地香,扫花酿酒为琼浆。

长镵□荼不可计,石火夜煮充饥肠。

清风萧萧四时起,灵籁入帘和绿绮。

水纹簟席眠不得,两耳尘埃一时洗。

庄椿八千多寿龄,傲吏载入南华经。

大夫荣封独此树,颜色不改长青青。

形式: 古风

送友还云南

刘君派出西江水,父祖宦游千万里。

即今寄籍居溟南,不尚豪华尚诗礼。

青年风采玉雪肤,江山览遍来姑苏。

衒奇岂□宝奇货,贳酒何曾交酒徒。

吴趋坊里南州老,龙钟日把蓬门扫。

家僮忽报车马来,荆州识后心倾倒。

月□煮坐留片时,袖出巨卷求声诗。

江山清趣富题咏,浅薄愧乏琼瑶词。

多君清淑种来久,瑞凤祥麟世稀有。

男儿自古志四方,传得香名满人口。

天风猎猎吹綵旌,剑佩三尺苍龙精。

才高莫继子长述,献策好去登蓬瀛。

形式: 古风

烟雨万竿

湘云晓度湘江曲,烟雨沾濡万竿玉。

丹山綵凤寂无声,只有鹧鸪啼未足。

箨龙自蛰春自寒,九疑望入空漫漫。

灵妃一去几千载,泪血至今犹未乾。

清歌罢听银钗女,薄暮娉婷又难倚。

羲皇制瑟五十弦,翠袖笼香谁复理。

晴阳有待生光华,寅宾唤取羲和车。

愿开三径扫苍雪,借看准拟来君家。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