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金代诗人王元粹对友人李长源的悼念之作,情感深沉,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思与怀念。
首联“十月西来始哭君,山中何处有孤坟。”开篇即点明了时节与地点,十月西风起,诗人前来哀悼亡友,却不知其葬身之地,流露出一种凄凉与迷茫之感。
颔联“以才见杀人皆惜,忤物能全我未闻。”赞扬了李长源的才华与个性。他因才华卓绝而遭人嫉妒甚至陷害,但其正直不阿、敢于直言的品质也赢得了人们的尊敬。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李长源人格魅力的钦佩,同时也暗含了对社会不公的感慨。
颈联“李白歌诗堪应诏,陈琳书檄偶从军。”通过对比,进一步赞美李长源的才华。李白以其诗歌才华受到皇帝召见,陈琳则因军事文书而从军。诗人将李长源与这两位历史上的杰出人物相提并论,突出了他对李长源文学与政治才能的高度评价。
尾联“穷途无地酬知己,会待升平缉旧文。”表达了诗人内心的遗憾与期待。在当前的困境中,无法为逝去的朋友提供应有的帮助与慰藉,只能寄希望于未来的太平盛世,那时能够整理旧日的文献,以纪念这位值得敬仰的朋友。这一句既是对逝者的缅怀,也是对未来和平时代的憧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逝者生平的回顾与赞美,以及对友情、才华、公正与和平的向往,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深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