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春(其一)

杜宇催残花更开,声声恰动掌中杯。

眼看一树垂杨色,欲绾春光那得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即将逝去的景象,通过杜宇的啼鸣与花开花落的自然现象,表达了对春天的留恋与不舍。

首句“杜宇催残花更开”,以杜宇(即杜鹃鸟)的啼叫作为引子,暗示着春天的结束和夏天的即将到来。然而,尽管花朵在杜宇的催促下凋零,新的花朵却在不断地开放,展现出自然界生生不息的循环之美。这句诗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既表现了季节更替的必然性,也蕴含了生命不息、希望常在的哲理。

次句“声声恰动掌中杯”,将杜宇的啼叫声与饮酒的动作联系起来,营造了一种既伤感又略带洒脱的情境。在春天即将离去之际,人们或许会借酒浇愁,但同时也能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与短暂,从而更加珍惜当下的每一刻。这一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深化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第三句“眼看一树垂杨色”,将视线聚焦于一树垂柳的绿色,这是一种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颜色,象征着春天的余晖。诗人通过观察垂柳的颜色,进一步强调了春天即将消逝的主题,同时也表达了对春天美景的留恋之情。

最后一句“欲绾春光那得回”,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无法挽留春天的无奈与遗憾。诗人试图抓住春天的余晖,但却深知这是不可能实现的,流露出一种深深的惋惜与感慨。这句话不仅揭示了季节更替的不可逆转,也反映了人类面对自然规律时的无力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情感的细腻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深情眷恋以及对生命短暂的深刻思考。它不仅是一幅春天即将逝去的画面,更是对生命、时间与自然之间复杂关系的哲学探讨。

收录诗词(17)

陈守一(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春(其二)

柳畔花边醉复醒,乾坤消息不曾停。

明朝莫道春归去,芳草窗前照旧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青]韵

种柳

细雨微风已弄丝,门前小憩和陶诗。

黄莺亦解添幽兴,日午频来坐小枝。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寄智上人

旧社匡山兴颇深,往来幻迹日相寻。

和光久矣无人识,遂却寒岩自老心。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石室山居(其一)

朝闭松关晚放参,白云深处礼瞿昙。

杖藜散步无人伴,独自归来月满庵。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