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近文投谢学士

自昔周旦死,珍凤閟空峦。

民斯未尝见,犹取图象观。

况彼圣人没,众说纷无端。

能言拒杨墨,岂秪均遗鸾。

念我生苦后,读书乐瓢箪。

潜精探遗文,仿象良云难。

犹如琢圭玉,考法求所安。

虽无绳与矩,我知不为丸。

凝诚矢弗变,势利非攸欢。

譬于寸木微,积久能巑岏。

有羽必怀耸,有声必希弹。

方期沐清德,敢不振斯冠。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敞所作的《以近文投谢学士》。诗中表达了对古代圣贤的追思与敬仰,以及在知识探索道路上的坚持与努力。

诗的开头“自昔周旦死,珍凤閟空峦”,借周公旦逝世后,珍稀的凤凰隐匿于空山,比喻古代圣贤逝去后,智慧与美德的传承变得稀少。接着,“民斯未尝见,犹取图象观”表达出人们虽然未能亲眼见到圣贤,但依然通过画像来学习他们的形象和精神。

“况彼圣人没,众说纷无端。能言拒杨墨,岂秪均遗鸾。”进一步强调了圣贤的逝去导致了各种说法的混乱,但圣贤的声音,如拒斥杨朱、墨翟的哲学,不仅仅是关于凤凰的象征,更代表了正直与真理的声音。

“念我生苦后,读书乐瓢箪。潜精探遗文,仿象良云难。”诗人反思自己的生活,尽管艰苦,却乐于读书,深入研究古代文献,尽管过程艰难,但他坚持不懈。

“犹如琢圭玉,考法求所安。虽无绳与矩,我知不为丸。”将自己比作雕琢美玉的人,即使没有规矩,也能找到自己的道路,不会像丸子一样随波逐流。

“凝诚矢弗变,势利非攸欢。譬于寸木微,积久能巑岏。”强调了坚定的信念和追求,不为外界的诱惑所动摇,就像细小的木材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也能成长为高大的树木。

“有羽必怀耸,有声必希弹。”表达了对高尚品德和真知灼见的渴望,如同拥有翅膀的鸟儿必然高飞,发出的声音必然是美妙的音乐。

最后,“方期沐清德,敢不振斯冠。”表达了诗人期待沐浴在圣贤的道德光辉中,并愿意佩戴象征着智慧与美德的帽子,即愿意成为道德与智慧的传播者。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古代圣贤的崇敬之情,以及在知识探索和道德修养道路上的执着与追求。

收录诗词(1702)

刘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经学家、散文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樟树)。庆历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

  • 字:原父
  • 生卒年:1019—1068

相关古诗词

答吴冲卿学士

人生若浮云,聚散不自知。

昔与子相逢,綵衣汝水湄。

两家贺羊酒,道路生光辉。

变故一朝革,各在天一涯。

我病陈蔡间,固穷莫自持。

君为周南居,流涕极所思。

日月忽已改,旧游不可追。

岂悟群玉峰,携手如素期。

感怆从中来,当欢反成悲。

求友聆嘉音,喟然见新诗。

废学老将落,积忧志益衰。

俛仰诸公间,嘿嘿惭见嗤。

子我平生交,夙昔聆箴规。

相爱当见勖,勿同众人为。

形式: 古风

寄朱三学士

忆在京辇居,相与巷南北。

幸非势利合,同有春秋癖。

往来熟杖屦,假借通经籍。

谁谓数斯疏,要云谅且直。

别离淹日月,寤寐见颜色。

惠我以好音,欣然对真迹。

微官事如毛,徇俗头欲白。

庸知尚可教,愿子更良食。

形式: 古风

送李綖学士请示江韩诸君

我醉阙门外,卧备东藩臣。

君从天上来,秀色落青云。

留连三日语,多得所未闻。

僻陋不自知,喟予久离群。

南风吹白沙,六月天昼昏。

送行不尽境,引望空复勤。

相识何必旧,白头或如新。

有信当寄书,毋遗倾盖人。

形式: 古风

今旦

今旦风凄冷,始觉阴气繁。

白日无光彩,未敢启前轩。

卜居止容膝,他时用为叹。

及此殊觉胜,闭塞有馀温。

拨弃当世虑,纵观上古言。

禹稷称栉风,孔颜乐闭门。

穷通或相背,劳逸足自论。

优游盖卒岁,达者尝有言。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