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竹林图

往年京城少脩竹,好事移植今颇多。

我屋庭前四五个,鲜飙披拂青婆娑。

爱此浑如水苍玉,坐对清标良不俗。

倚阑吟赏趣无穷,洗尽胸襟尘万斛。

紫芝山人人品高,风雨落笔声潇潇。

渭川千亩箨龙骨,并刀剪入蛟人绡。

初疑帝子云中下,葆盖霓旌翠堪把。

复疑流水漱云根,中隐徂徕逸游者。

山人山人尔多才,今我一见心眼开。

此境人间在何处,便欲蹑屐凌苍苔。

洞箫石上吹一曲,月明定引鸾皇来。

君不见萧郎惯貌湘浦秋,后来独步文湖州。

近代商集贤,更数柯丹丘。

意匠经营斡天巧,却羡妙墨追前脩。

太史知从何处得,挂向虚堂净如拭。

不须买地费栽培,置身常在筼筜侧。

竹兮竹兮岁晚节愈坚,先生之德亦复然。

武公化去已千载,为尔重歌淇澳篇,呜呼为尔重歌淇澳篇。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倪谦的《题竹林图》描绘了竹子在京城的变迁与诗人对竹的喜爱。诗的前四句写京城过去竹子较少,如今移植增多,庭前竹影婆娑,清新宜人。接着,诗人将竹比喻为浑然天成的水苍玉,赞美其清雅不俗,倚栏欣赏时,竹风能洗涤心灵上的尘埃。

诗人进一步借紫芝山人之笔,形容竹叶如蛟人绡,想象奇特,仿佛仙子降临或隐士游乐。接着,诗人惊叹于画中竹林的生动,感叹画家的才华,认为此境如人间仙境,令人向往。

最后,诗人以洞箫声和月色引出对古代文人的怀念,如萧郎、湘浦秋、文湖州等,以及对画家技艺的赞赏,认为其作品如太史所藏,珍贵无比。诗的结尾,诗人以竹的坚韧象征先生的品德,表达了对竹林图的深深敬意,并借《淇澳篇》表达对竹的深情厚谊,寓意深远。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悠远,展现了诗人对竹的热爱和对艺术的崇敬之情。

收录诗词(560)

倪谦(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山水画为祝给事题

连峰起伏如蟠龙,幽壑下浸冯夷宫。

溪深水远足鱼鳖,时有孤舟垂钓翁。

人家几簇依林薄,共食溪鲜有真乐。

黄鸟啼残碧树枝,白云锁断青山脚。

篯铿之孙写作图,笔法不让方方壶。

当时清隐宛在目,万朵芙蓉浮太湖。

我亦有居环水竹,西风吹老千竿玉。

披图日夜忆江南,梦绕溪头旧茅屋。

形式: 古风

题渝川邹贵彝墨竹

平生爱竹渐成癖,幽丛每欲从人移。

当轩一本颇失养,隔岁顿令枝叶萎。

长镵斸去良可惜,月夕风晨秋寂寂。

邹君过我出此图,爽气飘飘生两腋。

渭川淇澳千万竿,潇湘两岸烟水寒。

天生胜境不能往,咫尺尽向毫端看。

老干新梢生意足,箨龙怒角抽寒玉。

髣髴风雷起平麓,只恐高飞穿我屋。

看罢殷勤捲付君,持归远到清江濆。

高堂素壁时挂此,何须别种筼筜云。

君不闻此君一日不可无,栽培灌溉胡为乎。

不如似君写数挺,举杯吟对聊相娱。

形式: 古风

万里江山图为唐县史赋

先生之卷不盈尺,中有万里江山图。

展图心目顿开豁,一叶况见烟波徒。

嗟我平生好游览,梦魂长夜飞江湖。

微官羁绊不能往,怅望汉广峨眉孤。

画工毫素得真趣,簸荡海若并天吴。

三峡涛痕绕白帝,九疑翠色连苍梧。

安得乘风破巨浪,饱帆瞬息追奔乌。

宜君得此重爱惜,青藜夜光惊仆奴。

珍藏什袭岂无意,宁止供玩资吟娱。

问津非欲近星渚,梯云应拟游清都。

诗成莫动海天想,且对西山倾百壶。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题成侍御清风亭歌

云林之子骨已尘,九龙山人亦复往。

今日沧浪有澹仙,篆籀独追秦汉上。

结亭正傍小金峰,素璧虚白四座空。

醉挥垩帚扫万玉,烟梢叶叶含清风。

清风翛翛石床冷,梦入壶天吹不醒。

兴来吟断碧池秋,身上潇湘水云境。

红尘不受暑不侵,箨龙满壑幽且深。

墨华尽带科斗迹,翠袖疑传环佩音。

亭中有书兼有画,牙签如鳞插高架。

业成射策谒九重,一日四海闻声价。

铁冠执法宝殿东,衣绣更骑青海骢。

霜台默坐对古柏,岁寒标格将无同。

澹仙为我同年友,十载论交托诗酒。

我欲从之访此君,因风问讯平安否。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