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三百三首(其四十一)

生前大愚痴,不为今日悟。

今日如许贫,总是前生作。

今生又不修,来生还如故。

两岸各无船,渺渺难济渡。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翻译

我生前极其愚昧无知,直到今天才有所领悟。
如今贫困如此,都是前世因果所导致。
今生没有修行,来世恐怕还会如此。
两岸都没有船只,茫茫人海难以渡过。

注释

生前:指过去的生活。
大愚痴:极大的愚昧无知。
今日:现在。
悟:领悟。
如许:如此。
贫:贫穷。
前生:前世。
作:造成,导致。
今生:现在这一世。
修:修行,修炼。
还:仍然。
如故:依旧。
两岸:江河两岸。
各无船:没有船只。
渺渺:形容广阔无边。
济渡:渡过,度过。

鉴赏

这首诗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贫穷和宿命的感慨。开篇"生前大愚痴,不为今日悟"表现出一种对过去无知和浅薄的反思,以及对于现实困境的无奈接受。接着"今日如许贫,总是前生作"透露出诗人对于宿命论的认同,即认为现世的贫穷是由前世所积累的因果决定。

然而,诗人的心态并非完全消极,在"今生又不修,来生还如故"中流露了一种无奈与悲观。这里"不修"可能指的是无法改变命运或者没有采取行动去改变现状,而"来生还如故"则是对未来持有宿命论的态度。

最后两句"两岸各无船,渺渺难济渡"用了水与舟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困境的无从逃避和跨越之感。这里的"两岸"可以理解为生命中的重大转折或者选择,而"各无船"则意味着缺乏改变现状的手段或途径。"渺渺难济渡"则强调了这种处境的艰难与无望。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表达了一种宿命论和悲观主义的情感态度,同时也展现了古代文人面对生活困顿时的复杂心理状态。

收录诗词(312)

寒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后出家,三十岁后隐居于浙东天台山,享年一百多岁。严振非《子身世考》中更以《北史》、《隋书》等大量史料与诗相印证,指出乃为隋皇室后裔杨瓒之子杨温,因遭皇室内的妒忌与排挤及佛教思想影响而遁入空门,隐于天台山寒岩。这位富有神话色彩的唐代诗人,曾经一度被世人冷落,然而随着二十世纪的到来,其诗却越来越多地被世人接受并广泛流传。正如其诗所写:“有人笑我诗,我诗合典雅。不烦郑氏笺,岂用毛公解。”

  • 号:均不详
  • 籍贯:唐代长安(今陕西西安)

相关古诗词

诗三百三首(其四十三)

低眼邹公妻,邯郸杜生母。

二人同老少,一种好面首。

昨日会客场,恶衣排在后。只为著破裙,吃他残䴺?。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诗三百三首(其四十五)

夫物有所用,用之各有宜。

用之若失所,一缺复一亏。

圆凿而方枘,悲哉空尔为。

骅骝将捕鼠,不及跛猫儿。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诗三百三首(其四十七)

骝马珊瑚鞭,驱驰洛阳道。

自矜美少年,不信有衰老。

白发会应生,红颜岂长保。

但看北邙山,个是蓬莱岛。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诗三百三首(其五十)

相唤采芙蓉,可怜清江里。

游戏不觉暮,屡见狂风起。

浪捧鸳鸯儿,波摇鸂鶒子。

此时居舟楫,浩荡情无已。

形式: 古风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