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吕南公在十月二十日拜访陈二表民时,回忆起昔日与他共同学习的日子,感慨时光荏苒,岁月如梦。诗中充满了对往昔友情的怀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句“西斋共学昔辛勤”,点明了两人曾一同在西斋刻苦学习的情景,暗示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和共同经历的艰苦岁月。接下来,“一别侵寻十四春”一句,表达了分别后十四年的时间跨度,时间的长度与情感的深度形成对比,增加了诗歌的情感张力。
“此日科场还似梦,旧时书屋已成尘。”这两句将现实与回忆交织在一起,科场的场景仿佛梦境一般遥远,而曾经的书屋已经落满灰尘,物是人非,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过往的怀念。
“文章不斗钱财福,贫病长依寂寞滨。”这两句则表达了对学问与物质追求的不同看法,强调了精神层面的价值高于物质财富和健康。即使生活贫困且疾病缠身,也愿意坚守内心的寂寞,追求精神的富足。
最后,“相值酒边当取醉,大家忘却困穷身。”诗人提议在相聚之时,不妨借酒浇愁,暂时忘却生活的困苦,享受相聚的快乐。这种豁达的人生态度,体现了诗人面对困难时不失乐观的精神面貌。
整首诗通过回忆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友情、时光、理想与现实之间复杂情感的深刻理解,以及在困境中保持乐观、坚韧不拔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