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毛滂的《渔家傲·次丹阳忆故人》,是一首怀念旧友和往昔生活的诗。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亲朋好友的深切思念。
"杨子津头风色暮。孤舟渺渺江南去。" 这两句开篇即以寥落的景象设定了怀旧的情绪,杨树之旁的津渡在黄昏中显得有些萧索,诗人乘坐一叶孤舟,向着江南方向缓缓行进,渺渺的意思传达了一种难以捉摸的遥远感。
"忆得佳人临别处。愁返顾。" 这两句则转入对美好时光和亲爱之人的追忆中,"佳人"通常指的是诗人心中的那个重要的人物,而"临别处"则是他们分别时的场景,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于那份离别的深深思念。
"青山几点斜阳树。可忍归期无定据。" 这里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情感体验。斜阳映照下的青山和树木,都成了诗人心中难以割舍的画面,而"可忍归期无定据"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归去的渴望和不确定性。
"天涯已听边鸿度。昨夜乡心留不住。无驿数。" 这几句写的是诗人的乡愁,天涯之地传来了边塞上的鸿雁呼唤声,这种声响往往会引发人们的思乡之情。昨夜,乡土的情怀在诗人心中留不住,而"无驿数"则是说这种乡愁如同不断的驿站信号,一次又一次地传递着。
"梦中行了来时路。" 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即便是在梦中,诗人也会重走当年来时的路途,这种行为无疑是对过去的一种执念和怀恋。
总体而言,这首《渔家傲》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真挚表达,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世界以及他对于美好时光和亲爱之人的不舍与留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