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去年今日卧燕台,铜鼓中宵隐地雷。
月傍苑楼灯綵淡,风传阁道马蹄回。
炎荒万里频回首,羌笛三更谩自哀。
尚忆先朝多乐事,孝皇曾为两宫开。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感慨。首联“去年今日卧燕台,铜鼓中宵隐地雷”以“燕台”点出地点,“中宵”点出时间,通过“铜鼓”和“地雷”的隐喻,暗示了某种紧张或动荡的氛围,同时也预示着诗人内心的波澜。次联“月傍苑楼灯彩淡,风传阁道马蹄回”则转向对景物的细腻描绘,月光、灯光、微风、马蹄声交织成一幅静谧而略带忧伤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颈联“炎荒万里频回首,羌笛三更谩自哀”进一步深化了情感,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在“炎荒万里”中频繁回首,既是对遥远过去的追忆,也是对现实困境的无奈。羌笛之声在三更时分响起,自哀的声音中蕴含着深深的孤独与哀愁,这种情感的表达更加深了读者对诗人内心世界的理解。
尾联“尚忆先朝多乐事,孝皇曾为两宫开”收束全诗,诗人回忆起先朝的欢乐时光,表达了对过往幸福生活的怀念。同时,提到“孝皇曾为两宫开”,可能暗含对某位君主或某种制度的怀念,以及对当前处境的对比,流露出一种对理想状态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深情回忆与对现实境遇的复杂感受,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不详
汉族,幼名云,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寥落荒村灯事赊,蛮奴试巧剪春纱。
花枝绰约含轻雾,月色玲珑映绮霞。
取办不徒酬令节,赏心兼是惜年华。
如何京国王侯第,一盏中人产十家。
白云僧舍市桥东,别院回廊小径通。
岁古檐松存独干,春还庭竹发新丛。
晴窗暗映群峰雪,清梵长飘高阁风。
迁客从来甘寂寞,青鞋时过月明中。
古洞春寒客到稀,绿苔荒径草霏霏。
书悬绝壁留僧偈,花发层萝绣佛衣。
壶榼远从童冠集,杖藜随处宦情微。
石门遥锁阳明鹤,应笑山人久不归。
瘦马支离缘绝壁,连峰窅窕入层云。
山村树暝惊鸦阵,涧道雪深逢鹿群。
冻合衡茅炊火断,望迷孤戍暮笳闻。
正思讲习诸贤在,绛蜡清醅坐夜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