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瑶尊倒月,檀板敲云,况逢十月梅开,问几人酒圣诗豪,重题画壁;
舞扇裁红,歌衫缕碧,记看长安花去,对今日曼声翘袖,忆否金台。
这首诗以宴会为背景,描绘了文人雅士欢聚一堂,饮酒赋诗的场景。"瑶尊倒月,檀板敲云",以夸张的手法形容酒器之珍贵与音乐之高妙,营造出一种奢华而浪漫的氛围。"况逢十月梅开",点明时节,梅花盛开,象征着文人的高洁与才华。
"问几人酒圣诗豪,重题画壁",诗人提出疑问,询问在座的宾客中有多少是能饮能诗的高手,并且期待他们能在墙上留下自己的墨宝。这种期待和赞赏之情溢于言表。
接着,"舞扇裁红,歌衫缕碧",描述了舞者轻盈的动作和歌者的华美服饰,进一步渲染了宴会的热闹与欢乐气氛。"记看长安花去,对今日曼声翘袖",诗人回忆起往昔在长安的繁华景象,对比今日的场景,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最后,"忆否金台",金台可能是指古代的宫殿或名胜,这里借指过去的辉煌时刻,诗人通过这个问题,表达了对过去成就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期许。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宴会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文人之间的友谊、才情的交流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和情感深度。
不详
丁年客久驻京华,记北部胭脂,已属司空浑见惯;
子夜歌残翻水调,仿东山丝竹,不知太傅几关情。
何须母发截留宾,得老妾典钗,新妇调羹,亦足一堂欢畅叙;
已毕男婚还有女,计罗浮插脚,鼎湖漱口,渐看五岳遍遨游。
帖报九重城,字写泥金,不知风信何来,似比驿梅传更早;
灯张三五夜,蜡然脂玉,好趁月华高照,问谁仙桂惹还多。
帝命主文衡,闻五郎身奉皇华,从兹五凤楼修,好向湘江收杞梓;
宾兴逢大比,幸六弟手攀仙桂,或者六鳌晓策,顺从沧渤驾蓬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