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词二章(其二)

文章泮水动英游,玉殿腾名十四秋。

莲幕未平台省志,薤歌潜引古原愁。

青云气义千金薄,绿绶恩纶一命休。

科第不穷馀训在,凤毛森秀绍箕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此诗《哀词二章(其二)》由宋代诗人唐庚所作,情感深沉,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悼与缅怀之情。

首句“文章泮水动英游”,以泮水象征学府,英游则喻指才子佳人汇聚于此,展现了一幅文采飞扬、英才辈出的景象。泮水之畔,文思如泉涌,才情激荡,预示着主人公曾在此地留下辉煌的学术足迹。

“玉殿腾名十四秋”一句,将主人公的名声比作在玉殿中腾空而起,十四秋则暗示了时间的漫长与成就的累积,形象地描绘了主人公在学术道路上的辛勤耕耘与最终获得的崇高荣誉。

“莲幕未平台省志,薤歌潜引古原愁”两句,运用了莲花与薤草的意象,莲花象征高洁与清雅,薤草则常用于哀悼,这里通过对比,表达了主人公虽有平台省志(即有志于仕途高位),却未能实现,内心充满了对古原的愁绪,暗含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感慨。

“青云气义千金薄,绿绶恩纶一命休”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青云象征高位与荣耀,气义则指高尚的品德与气节,千金薄表示价值的轻视,绿绶恩纶代表官职与恩赐,一命休则是生命的终结。这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主人公虽有高尚的品德与追求,但最终却未能达到理想的境界,生命也因之而结束,表达了对人生无常与命运多舛的深刻反思。

最后一句“科第不穷馀训在,凤毛森秀绍箕裘”则转为对后人的期许与勉励,科第不穷意味着学问与道德的传承永续,凤毛森秀比喻后代人才辈出,绍箕裘则是继承先祖的事业与美德之意。这一句寄寓了对逝者精神与成就能够得以延续和发扬光大的美好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主人公生前学术成就、理想追求以及生命终结的描述,展现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悼与对其精神遗产的传承与期许,情感真挚,寓意深远。

收录诗词(313)

唐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1070年~1120年在世,北宋诗人。人称鲁国先生。哲宗绍圣(一○九四)进士(清光绪《丹棱县志》卷六),徽宗大观中为宗子博士。经宰相张商英推荐,授提举京畿常平。商英罢相,庚亦被贬,谪居惠州。后遇赦北归,复官承议郎,提举上清太平宫。后于返蜀道中病逝

  • 字:子西
  • 籍贯:眉州丹棱(今属四川眉山市丹棱县)唐河乡

相关古诗词

筹笔铺

胁寡欺孤罪未诃,先生此意竟蹉跎。

漫令邺下痴儿女,骇汗惊惶欲渡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获蛮贼代主簿贺张安抚

诏书频促马头东,更为边民缚狡童。

三箭不烦仁贵手,七擒自得武侯功。

枭雏已去古巢冷,狼子不归秋穴空。

何用声名达朝听,恐妨辟谷伴乔松。

形式: 七言律诗

书斋即事

书生不事事,书斋春昼长。

竹色语笑绿,松风意思凉。

箪瓢乐仁义,图史披兴亡。

此间有佳趣,此外皆茫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题所居

鼾睡失青春,昏昏尚欠伸。

素知行路恶,敢厌在家贫。

搜句工虽淡,看书味颇真。

檄来端不喜,毛义已无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