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题双岩堂

重溟倒影,五芝含笑,神仙今古台州。

山拥黄堂,烟披画戟,双岩瑞气长浮。前事记鳌头。

有百年台榭,千室嬉游。

墨宝凄凉,风凌雨蠹尽悠悠。规恢共仰贤侯。

当政成五月,景对三秋。

飞栋干云,虚檐受露,放怀不减南楼。宾燕奉觥筹。

妙绮笺琼藻,声度歌喉。

只恐棠阴成后,趣去侍凝旒。

形式: 词牌: 望海潮

翻译

广阔的海面倒映着天空,五色灵芝含笑,台州自古以来就是神仙之地。
山峦环抱黄色官署,烟雾缭绕在绘有图案的戟上,双峰间的祥瑞之气长久飘荡。
历史记载在鳌头上,百年的亭台楼阁,千家万户在此游玩。
珍贵的墨迹显得凄凉,风雨侵蚀,岁月悠悠。
人们共同仰望贤明的侯爷,他在政绩中度过了五月时光,面对的是秋天的景色。
高耸的屋脊直入云霄,空旷的檐下接受露水,豪情不亚于南楼的美景。
宾客和燕子举杯共饮,美妙的诗篇和歌声回荡。
唯恐美好的政绩之后,他只能静待退位,如同侍奉君主。

注释

重溟:广阔的海洋。
五芝:五色灵芝,象征吉祥。
台州:地名,古代神话中的仙人之地。
黄堂:黄色官署,指州府。
鳌头:古代科举考试殿试及第者金榜题名的位置,引申为历史记录。
南楼:指著名的楼阁,可能寓意高尚的处所。
凝旒:古代帝王垂下的珠帘,此处代指君主。

鉴赏

这首《望海潮·题双岩堂》是宋代词人洪适的作品,描绘了台州双岩堂的壮丽景色和历史底蕴。词的上片通过“重溟倒影”和“五芝含笑”的意象,展现出神仙般的神秘氛围,赞美了台州的自然之美和历史积淀。接着描述了山峦环抱的黄堂和画戟上的烟雾,以及双岩间祥瑞之气的长久缭绕,体现了地方的繁荣与祥和。

下片转而感慨时光荏苒,曾经的台榭历经风雨,只剩下“墨宝凄凉”,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惋惜。然而,词人仍赞赏前任贤侯的政绩,称其治理有方,如同春天般温暖,即使在秋天也能给人带来美景。双岩堂的建筑高耸入云,檐角空阔,犹如南楼般豪迈,宾主欢聚,饮酒赋诗,气氛热烈。

最后,词人担忧双岩堂的美好时光难以持久,担心它会像古代的棠阴(比喻美好的政治环境)一样消失,只能期待未来的君主能继续维护这个地方。整首词语言优美,情感深沉,既描绘了自然景观,又寓言了政治寓意,展现了词人的历史情怀和对地方文化的热爱。

收录诗词(934)

洪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词人。初名造,又字景温;入仕后改名适,饶州鄱阳(今江西省波阳县)人,洪皓长子,累官至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封魏国公,卒谥文惠。与弟弟洪遵、洪迈皆以文学负盛名,有“鄱阳英气钟三秀”之称。同时,他在金石学方面造诣颇深,与欧阳修、赵明诚并称为宋代金石三大家

  • 字:温伯
  • 籍贯:字景伯;晚年自号盘洲老
  • 生卒年:1117~1184

相关古诗词

清平乐.以千叶粉红牡丹送曾守

轻红淡白。蓬阆神仙谪。魏紫姚黄夸异色。

到得海边初识。玉阑不语如颦。虚教春尽三分。

却问檀心谁向,多情更属东君。

形式: 词牌: 清平乐

清平乐.次曾守韵

风鬟飞乱。寒入秦筝雁。情似云阴浑未展。

雨脚更飘银线。横枝有意先开。玉尘欲伴金罍。

何日舞裀歌扇,后堂重到惟梅。

形式: 词牌: 清平乐

渔家傲引/渔家傲(其十二)

腊月行舟冰凿罅。潜鳞透暖偏堪射。

岁岁年年篷作舍。三冬夜。牛衣自暖何须借。

滕六晚来方命驾。千山绝影飞禽怕。

江上雪如花片下。宜入画。一蓑披著归来也。

形式: 词牌: 渔家傲

渔家傲引/渔家傲(其十一)

子月水寒风又烈。巨鱼漏网成虚设。

圉圉从它归丙穴。谋自拙。空归不管旁人说。

昨夜醉眠西浦月。今宵独钓南溪雪。

妻子一船衣百结。长欢悦。不知人世多离别。

形式: 词牌: 渔家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