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之仪所作的《柏台自述四首》中的第二首,以“柏台”为题,借以表达个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与感慨。
首句“钻龟打瓦不曾休”,形象地描绘了人们为了求取吉凶祸福,不辞辛劳地钻龟卜筮,同时也不忘在瓦片上刻字祈福或诅咒,这种行为似乎永不停歇。这里暗含了对人类命运多舛、对未来充满不确定性的社会现实的反思。
次句“金注昏人岂自由”,则进一步揭示了人们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往往迷失自我,变得盲目和昏聩。这里的“金注”既指金钱的投入,也隐喻着人们在权力、地位等外在因素驱动下,丧失了内心的清明与自由。
后两句“谁谓纯诚无感格,会逢公议报私雠”,表达了诗人对于道德与正义的坚持。他认为,尽管世道人心复杂,但真诚与善良终将得到回应,公正的舆论和公众的判断能够揭露并惩罚那些背离道德、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这反映了诗人对人性本善、社会正义的坚信,以及对公平公正的强烈呼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独到见解,以及对人性、道德与正义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