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怀刘幼丹先生成都(其四)

曾辱昌黎荐士篇,觚棱回首梦如烟。

宦游遥羡遨头宴,师说偏留琐尾笺。

邛竹通夷愁远道,岭梅破腊迫新年。

云龙韩孟何时会?极目春风剑外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朝诗人丘逢甲寄给友人刘幼丹的一首怀念之作。首句“曾辱昌黎荐士篇”表达了对刘幼丹的敬意,提及了他曾受到韩愈(昌黎先生)的赞誉或推荐,暗示了深厚的友谊和对刘的才华的认可。次句“觚棱回首梦如烟”描绘了回忆中的美好时光如同梦幻般飘渺。

“宦游遥羡遨头宴”表达了诗人对刘幼丹在外为官的羡慕,以及对聚会宴饮的向往,暗含对友情的深深思念。“师说偏留琐尾笺”则提到刘幼丹可能寄来的书信中,师长的教诲和琐事占据了大部分内容,流露出对往日师生情谊的珍视。

“邛竹通夷愁远道”借远方的邛竹和艰难的旅程,表达了对友人旅途劳顿的关切。“岭梅破腊迫新年”以冬末腊月的梅花盛开,象征着新春将至,也寓言了对相聚的期待。

最后两句“云龙韩孟何时会?极目春风剑外天”借用韩愈与孟郊的典故,表达对与刘幼丹这样的才子再度相聚的期盼,同时借春风和剑外的景色,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回忆与想象交织,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深厚和对相聚的渴望。

收录诗词(1810)

丘逢甲(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吉甫,、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 字:仙根
  • 号:蛰庵
  • 籍贯:南武山
  • 生卒年:1864年~1912年

相关古诗词

春日杂诗(其一)

乱红成阵满天涯,黯黯春帆细雨斜。

何处仙源容避世,赚人毕竟是桃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春日杂诗(其二)

雨丝风片暗清明,乡梦惊回杜宇鸣。

无限春愁似原草,到无人处更丛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得颂臣台湾书却寄

故人消息隔乡关,花发春城客思閒。

一纸平安天外信,三年梦寐海中山。

波涛道险鱼难寄,城郭人非鹤未还。

去日儿童今渐长,灯前都解问台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寄怀维卿师桂林七首(其一)

极目苍苍八桂林,春风迢递客愁深。

峰回独秀孤云远,江入相离别梦沉。

阅岁但增归鹤感,窥天难测剪鹑心!

刺船人去波涛急,凄绝成连海上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