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谢公定河朔漫成八首(其四)

莱公庙略传耆旧,韩令风流在井疆。

安用鸣鼛增汉垒,不妨罗拜下诸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翻译

莱公庙中流传着古老的功绩,韩令的风采依旧在边疆显现。
何必用大鼓声来增添汉家的军威,不如恭敬地向各部羌族表示敬意。

注释

莱公:指莱州的官员或名臣,可能指的是宋代的莱州知州刘嶅。
庙略:庙堂上的谋略,指显赫的功绩和策略。
耆旧:年高有德的旧臣。
韩令:可能是指韩琦,北宋名臣,以治理井田有方而著名。
井疆:井田的边界,象征着地方管辖区域。
鸣鼛:古代祭祀或庆典时敲击的大鼓。
汉垒:汉代的军事防御工事,这里借指中原的军事力量。
罗拜:排列成行下拜,表示恭敬。
诸羌:泛指羌族各部落。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和谢公定河朔漫成八首》中的第四首,主要表达了对古代名臣的追思与敬仰。首句“莱公庙略传耆旧”赞扬了莱公(即莱州刺史李迪)的智谋和功绩,他的事迹被后人传颂,成为老一辈人的榜样。次句“韩令风流在井疆”则提及韩令(可能是韩琦,以其治理井陉地区而闻名),他的风采和政绩影响着当地百姓。

后两句“安用鸣鼛增汉垒,不妨罗拜下诸羌”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于和平治理的理念,认为无需通过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来巩固边防,只要以德服人,如韩令般赢得羌族的尊重,就能稳固边疆。诗人推崇的是以和为贵,而非武力征伐。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赞美,寄寓了对和谐、智慧型治理方式的推崇,体现了黄庭坚的文人情怀和政治理念。

收录诗词(2359)

黄庭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 字:鲁直
  • 号:山谷道人
  •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 生卒年:1045.8.9-1105.5.24

相关古诗词

和谢公定河朔漫成八首(其三)

直令南粤还归帝,谁谓匈奴不敢王。

愿见推财多卜式,未须算赋似桑羊。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和蒲泰亨四首(其四)

栽竹养松人去尽,空闻道士种桃花。

昨来一夜惊风雨,满地残红噪暮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和蒲泰亨四首(其三)

玉座天开旋北斗,清班鸟散落馀花。

有人难立百官上,不为庙中羔兔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和蒲泰亨四首(其二)

东坡海上无消息,想见惊帆出浪花。

三十年来世三变,几人能不变鹑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