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董其昌所作的《送赵孟清归桐庐》。诗中描绘了送别友人赵孟清返回桐庐的情景,充满了深情与感慨。
首句“燕市悲歌地”,点明了送别的地点,燕市,这里可能是指友人赵孟清曾在此地停留或活动的地方,以“悲歌”二字渲染出离别的哀愁氛围。接着“周南留滞年”一句,通过时间的跨度,进一步强调了离别之痛,暗示了友人在异地滞留的岁月之长。
“交期论世外,标格在诗前。”这两句表达了对友人品格和才华的赞美。在世外桃源般的交往中,友人的风骨和诗文的高标成为了彼此间交流的焦点,体现了深厚的情谊和精神上的共鸣。
“不灭遗书字,高吟宝剑篇。”这两句继续赞美友人的作品,说他的文字如同不灭的遗书,高声吟诵的诗篇如同珍贵的宝剑,寓意着友人的文学成就将永存于世,如同宝剑般锋利而珍贵。
最后,“严村犹汉腊,归棹雪江边。”这两句描绘了友人归途的景象,严村象征着友人即将回归的家乡,汉腊则比喻为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归棹在雪江边航行,既展现了冬日的寒冷景色,也寓意着友人归家之路虽艰难却充满希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送别时的深情厚谊以及对友人才华和品德的崇高敬意,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和艺术美感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