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粟

麦黄雨洗白,晴乾面黑苦。

斗不满十钱,价轻贱如土。

里长下乡来,狰狞过猛虎。

茅屋居中坐,探怀出催簿。

指簿呼姓名,不啻奴与虏。

小心奉殷勤,酒食犹带怒。

谓自入公门,多年识规矩。

非由上官差,谁敢问花户。

昨日蒙钧帖,上插飞毛羽。

严行提经承,郡县难作主。

急索春夏粮,期限不过五。

东南西北乡,奔波酸两股。

片刻何有停,四处相讨取。

离家连今朝,明归恰当午。

闻言耽时光,迟挨亦何补。

耕地须输租,向谁诉贫窭。

圈有子母牛,大小听客估。

月上深醉行,咆哮动村坞。

去去莫重来,家家欲悬釜。

闻君旋井闬,只恐遭其侮。

情知不可留,聊赠粟一庾。

形式: 古风 押[麌]韵

鉴赏

这首清代阎锡爵的《赠粟》描绘了农民在丰收季节遭遇苛税的困苦情景。诗中通过"麦黄雨洗白,晴乾面黑苦",形象地写出农民辛勤劳作后的麦田和疲惫的面容。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官差下乡催缴赋税的凶狠,农民如同奴隶般被呼名点册,生活艰辛。

诗人以"酒食犹带怒"形容官差的傲慢和愤怒,他们自视规矩森严,无视百姓疾苦。"急索春夏粮"的紧迫和"东南西北乡,奔波酸两股"的辛劳,展现了农民为缴纳赋税而疲于奔命的生活状态。"离家连今朝,明归恰当午",表达了他们长时间在外,无暇休息的困顿。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官府压榨的无奈和对友人的同情,"耕地须输租,向谁诉贫窭",以及"去去莫重来,家家欲悬釜"的警告,揭示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艰难。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真实反映了清代农村的社会现实。

收录诗词(3)

阎锡爵(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海波

怪天不合生水多,藏匿蛟龙挟风波。

寻常聚族如鸡伏,造次凌空变妖魔。

震雷掣电日月昏,倒海移山禽兽尊。

得时雨鳖戏高岸,失地松楸泣断魂。

凤毛五色差堪举,骥蹄千里何由奔。

神尧当之亦儆予,肯使匪类长儿孙。

吁嗟蠢动自取灭,诛尽杀完觉转拙。

明珠珊瑚莫浪求,渊底卧熟泥蟠穴。

密网钜钩乍浮沈,大小骨肉惊吐舌。

一自搜索往来频,吞声涕泪几斗血。

藏身百虑目长盱,无聊走险成下愚。

扬鬐鼓鬣挥利爪,兴云作雾奋微躯。

岂能敢与天为仇,不过苟延活斯须。

崇有山,卑有泉,各得其所应帖然,置膏烈火空熬煎。

形式: 古风

送公安令许于磐

高陵南望碧波流,但见公安水上浮。

青草蛙鸣骑马路,夕阳客渡钓鱼舟。

凌风白鸟临前浦,向日红蕖映晚楼。

怪道神仙来吏隐,更于何地觅瀛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自城内移居东溪

乱后居难定,秋深念转生。

翻书存杜老,问卜少君平。

落日孤村暗,荒烟万树横。

匣中埋剑气,郁郁向谁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晓渡沂水

朦胧斜月曙星残,药饵和丸当早餐。

晓色渐分人影乱,风声未到客衣寒。

虺■疲马愁霜滑,彴略溪桥怯路难。

何日故园茅舍稳,闭门高卧日三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