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多景楼

客里一登临,长歌惬壮心。

江山自今古,人物几消沉。

潮落淮南近,天垂海外深。

改之诗尚在,读罢欲沾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明代史鉴所作的《登多景楼》诗,以登高远眺的视角,抒发了对江山人物变迁的感慨与对历史的深思。

首联“客里一登临,长歌惬壮心”,诗人独自一人,远离家乡,偶然登临高处,不禁放声长歌,心中的豪情壮志得以释放。这里的“登临”不仅指实际的登山行为,也暗含着心灵的攀登,表达了诗人面对人生旅途中的孤独与挑战时,依然保持的乐观与坚韧。

颔联“江山自今古,人物几消沉”,承上启下,将目光从个人情感转向更广阔的时空背景。诗人感叹江山依旧,但人事已非,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无数的人物在时间的长河中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留下的是对过往辉煌与沧桑的追忆。

颈联“潮落淮南近,天垂海外深”,运用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思绪。潮水退去,仿佛象征着繁华的消逝;天空广阔无垠,又暗示着人生的无限可能与宇宙的浩瀚。这一联通过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现实与理想的思考,既有对过去辉煌的怀念,也有对未来可能性的憧憬。

尾联“改之诗尚在,读罢欲沾襟”,点明了诗人的情感归宿。这里“改之”可能是诗人的笔名或别号,而“诗尚在”则表明了诗人作品的存在,即使是在读完这首诗后,诗人仍被深深触动,以至于想要流泪。这不仅是对自身情感的表达,也是对历史、对自然、对生命深刻感悟的共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历史人物的反思,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之间关系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585)

史鉴(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署西村逸史。生于明宣宗宣德九年,卒于明孝宗弘治九年,年六十三岁。书无不读,尤熟于史。一生淡于名利和官宦,友人引荐他入朝,他多次婉言推辞,一直隐居不仕,隐留心经世之务。每有客人到访,则陈列三代秦汉器物及唐宋以来古籍、书画名品,互相鉴赏和题签。其收藏处所名有“日鉴堂”。正德间,吴中高士首推沈周,次之,所作《晴雨霁三游西湖》,为游记文学经典,有《西村集》八卷,见《四库总目》

  • 字:明古
  • 号:西村
  • 籍贯: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属江苏)
  • 生卒年:1434—1496

相关古诗词

游甘露寺

清晨游古寺,云气昼昏昏。

列嶂环京口,长江赴海门。

平临当北斗,特立见中原。

无限兴亡事,伤心不忍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与沈继南登虎邱天开图画阁奉柬其兄启南

投閒倚高阁,林莽半斜曛。

山势东南尽,河流远近分。

鸣泉乱秋雨,落叶下寒云。

欲赋不能道,空惭对卯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送赵孟昂归吴兴

不到霅中久,登高空自嗟。

好山多近郭,有客喜还家。

一带白鸥水,几枝寒食花。

故人如见问,愁鬓已霜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登江淮胜槩楼

远水际长天,逢春更可怜。

钟鸣裹山寺,人唤渡江船。

渔坞夕阳里,酒家疏雨边。

因悲客程事,俯仰欲潸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