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娥庙

恸哭无寻处,投江竟得尸。

风高烈女传,名重外孙碑。

荒草没孤冢,洪涛舂古祠。

怀沙为谁死,翻愧是男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曹娥庙》由宋代诗人王十朋所作,通过对曹娥庙的描绘与感慨,展现了对古代烈女曹娥的深切怀念与敬仰之情。

首联“恸哭无寻处,投江竟得尸”,开篇即以强烈的感情色彩,描述了人们在曹娥投江后寻找其遗体时的悲痛与绝望。这里的“恸哭”不仅指出了当时人们的哀伤情绪,也暗示了曹娥投江行为的震撼力和影响力。

颔联“风高烈女传,名重外孙碑”,进一步赞扬了曹娥的英勇事迹,以及她高尚品德的流传。通过“风高”这一自然景象的描绘,增强了故事的感染力,同时也暗喻了曹娥精神的深远影响如同风行水上,波及四方。同时,提及“外孙碑”则强调了曹娥对后世的影响,她的名字被刻在碑上,成为世代传颂的典范。

颈联“荒草没孤冢,洪涛舂古祠”,描绘了曹娥墓地的荒凉景象,以及古祠在洪涛中的摇曳,营造出一种历史沧桑感。这里通过自然环境的变化,反衬出曹娥精神的永恒与不朽,即使时间流逝,环境变迁,但她的事迹与精神依然被世人铭记。

尾联“怀沙为谁死,翻愧是男儿”,提出了一个深沉的思考:曹娥为何要投江自尽?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曹娥行为的不解与敬佩,同时也反思了自身作为男性的羞愧,暗示了在面对爱情与忠诚的抉择时,女性往往能展现出更为坚定与勇敢的一面。这一联不仅深化了主题,也引发了读者对于性别角色与道德选择的深入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曹娥庙的描绘与对曹娥事迹的赞美,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古代烈女的崇敬之情,也蕴含了对人性、道德以及性别角色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与思想内涵的作品。

收录诗词(2200)

王十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出生于乐清四都左原(今浙江省乐清市)梅溪村。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他以“揽权”中兴为对,中进士第一,被擢为状元,先授承事郎,兼建王府小学教授。以名节闻名于世,刚直不阿,批评朝政,直言不讳

  • 字:龟龄
  • 号:梅溪
  • 生卒年:1112-1171

相关古诗词

宿驿奥

未是他乡客,思家已断魂。

明朝春色好,宿处近花村。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元]韵

题灵峰三绝(其一)

家在梅溪水竹间,穿云蜡屐可曾闲。

雁山新入春游眼,却笑平生未见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题灵峰三绝(其二)

洞中大士半千身,住世端能了世因。

应笑玉箫峰下客,马蹄长践利名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题灵峰三绝(其三)

三宿灵峰不为禅,茶瓯随分结僧缘。

明朝杖屦丹丘去,带得烟霞过海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