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曹娥庙》由宋代诗人王十朋所作,通过对曹娥庙的描绘与感慨,展现了对古代烈女曹娥的深切怀念与敬仰之情。
首联“恸哭无寻处,投江竟得尸”,开篇即以强烈的感情色彩,描述了人们在曹娥投江后寻找其遗体时的悲痛与绝望。这里的“恸哭”不仅指出了当时人们的哀伤情绪,也暗示了曹娥投江行为的震撼力和影响力。
颔联“风高烈女传,名重外孙碑”,进一步赞扬了曹娥的英勇事迹,以及她高尚品德的流传。通过“风高”这一自然景象的描绘,增强了故事的感染力,同时也暗喻了曹娥精神的深远影响如同风行水上,波及四方。同时,提及“外孙碑”则强调了曹娥对后世的影响,她的名字被刻在碑上,成为世代传颂的典范。
颈联“荒草没孤冢,洪涛舂古祠”,描绘了曹娥墓地的荒凉景象,以及古祠在洪涛中的摇曳,营造出一种历史沧桑感。这里通过自然环境的变化,反衬出曹娥精神的永恒与不朽,即使时间流逝,环境变迁,但她的事迹与精神依然被世人铭记。
尾联“怀沙为谁死,翻愧是男儿”,提出了一个深沉的思考:曹娥为何要投江自尽?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曹娥行为的不解与敬佩,同时也反思了自身作为男性的羞愧,暗示了在面对爱情与忠诚的抉择时,女性往往能展现出更为坚定与勇敢的一面。这一联不仅深化了主题,也引发了读者对于性别角色与道德选择的深入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曹娥庙的描绘与对曹娥事迹的赞美,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古代烈女的崇敬之情,也蕴含了对人性、道德以及性别角色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与思想内涵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