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朝诗人史谨所作的《送月沧海之天界寺》,以游子持杖离乡,沿途所见秋景和对未来的想象为背景,表达了诗人的情感。首句“手策筇枝出故乡”,描绘了诗人手持竹杖离开家乡的画面,富有画面感和离别之情。次句“宝花随处落天香”则运用象征手法,将落花喻为天香,暗示旅途中的美好与神圣。
“老夫未奉徵贤诏,开士先登选佛场”两句,诗人自谦为“老夫”,未被朝廷征召,而僧人却先行前往修行之地,流露出对出世生活的向往和对僧侣生活的羡慕。接下来,“两岸蝉声红叶树,半盂山果赤松粮”描绘了沿途的自然景色,蝉鸣、红叶、山果和赤松,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禅意的秋日画卷。
最后两句“悬知到日还思我,吟倚层楼送夕阳”,诗人想象自己离去后,对方在寺庙中仍会思念自己,而他则在远方的夕阳下,倚楼吟诗,寄托了深深的离别之情和对友情的珍视。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展现了诗人细腻的内心世界和对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