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韵答梵公秋日见寄

秋冷閒斋夜好眠,起来不及鸟声先。

岂知昔日林中友,忽枉新诗寺里传。

故态更同谁向酒,旧游今已半参禅。

穷愁独有虞公在,欲唱渔歌入钓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明代黎彭祖的《依韵答梵公秋日见寄》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面对秋日夜晚的闲适与孤独,以及对往昔友情的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感慨。

首联“秋冷閒斋夜好眠,起来不及鸟声先”,开篇即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宁静的氛围。诗人独自在空寂的书房中安然入眠,待到醒来时,耳边首先传来的是鸟儿的啼鸣,这声音打破了夜的寂静,也唤醒了诗人的思绪。

颔联“岂知昔日林中友,忽枉新诗寺里传”,转而表达对旧友的思念。诗人惊讶地发现,曾经的林中好友竟然通过一首新诗,跨越时空,将思念传递到了寺庙之中。这一细节巧妙地展现了友情的深厚与跨越时间空间的力量。

颈联“故态更同谁向酒,旧游今已半参禅”,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感叹,往日的欢聚时光如今只能与酒为伴,而自己也已经半是禅者的心态。这里既有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有对当前生活状态的反思。

尾联“穷愁独有虞公在,欲唱渔歌入钓船”,以一种超脱的态度收束全诗。尽管生活充满困苦,但诗人仍有虞公相伴,他渴望在垂钓之际,唱起渔歌,或许能暂时忘却尘世的烦恼,寻得心灵的一片净土。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友情的深切怀念,又有对生活现状的深刻思考,同时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情怀。黎彭祖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将个人的情感体验与自然景象、历史记忆交织在一起,展现出一幅深沉而又富有哲思的画面。

收录诗词(52)

黎彭祖(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寄严伯玉太仆父执

梅花满树月黄昏,家近寒山独掩门。

溪水一流长浸石,鸡声三发自成村。

炊烟晚罢庭鸟下,争席时闻野老言。

最喜先朝青琐客,卜居来与论金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送友入蜀

欲从蜀道上青天,把酒魂销壮士前。

三户听鸡行积雪,二陵下马吊荒烟。

无家君正堪为客,有母身难许执鞭。

珍重光芒三尺水,逢人轻拟赠龙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澹归止言二长老更见具三两居士过访

暗长青青雨后蔬,道人闻亦顾村居。

话多未尽期明日,心欲求安拟弃书。

古寺钟催归息鸟,寒林烟暝返山驴。

沃州不远支公地,乘兴能令杖策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折梅花偶寄澹公止公

孤山处士林和靖,性爱梅花解咏诗。

窃淑独无堪种地,寻香忽得最横枝。

胆瓶护影疏还淡,肺病关门瘦亦宜。

拟欲相邀对禅寂,恐分清梦与阇黎。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