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鲁君聘颜阖,踰垣避使者。
我非恶富贵,君胡独不舍。
全生以为上,迫生以为下。
当知得道人,治国其土苴。
这首元代张雨的《古诗十首(其四)》描绘了一个隐士颜阖拒绝鲁君聘请的故事。颜阖选择逾墙躲避使者,表明他不追求世俗的富贵。他认为保全生命尊严为上策,而被迫屈从则为下。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得道之人超脱世俗、坚守自我价值观的理解,指出这样的高人即使治理国家也能保持清廉,视权位如粪土。诗中体现了元代文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崇尚和对于道德境界的追求。
不详
道名嗣真,道号贞居子曾从虞集受学,博学多闻,善谈名理。诗文、诗文、书法、绘画,清新流丽,有晋、唐遗意。年二十弃家为道士,居茅山,尝从开元宫王真人入京,欲官之,不就
虞人百里奚,所鬻五羊皮。
有得其说者,乃是公孙枝。
献诸秦穆公,四境不足治。
贤者倘不遇,后世谁当知。
昔者齐桓公,往见小臣稷。
一日凡三至,欲见且弗得。
骜爵固轻主,骜霸亦轻士。
大夫纵骜爵,骜霸吾敢尔。
所以终见之,不为从者止。
谁云内行缺,论霸亦可矣。
桓公遇宁戚,饭牛中夜起。
赐之以衣冠,一说境内理。
再说为天下,桓公以师事。
卫与齐不远,安用疑客子。
不患有小恶,所患亡大美。
且人固难全,用长当若此。
业烦则无功,礼烦则不庄。
令苛则不听,禁多则不行。
国人逐狡兔,因之杀子阳。
严刑无所赦,适见召乱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