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霁月光湓浦,吟风归洛京。
迥无纤霭翳,千古识真清。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魏了翁的《次韵德先步月答所问语(其三)》。诗中描绘了雨后月色如洗,明亮照耀着湓浦江面的景象,"霁月光湓浦"形象地展现了月光洒满江面的清澈明亮。诗人乘风而行,心中吟咏着诗句,回归洛阳,"吟风归洛京"表达了诗人归途中的轻松愉悦和对故乡的思念。
"迥无纤霭翳"进一步强调了月色的纯净,没有一丝云雾遮挡,显得天空开阔,月光万里。"千古识真清"则传达出诗人对这种澄澈心境的赞美,认为这样的月夜能让人洞察事物的本质,体验到深远的清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月夜景色和诗人的心境,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语言简洁,意境深远。
不详
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从渠冷煖广文君,发越春和别有根。
乐意融融兄及弟,庆流衮衮子生孙。
只把农功作己忧,不将岁事与天谋。
官修事举文书静,一室高眠粥似稠。
上寿班齐日未升,风廊露幕立公卿。
亲闻商略西南彦,争说高家好弟兄。
花底班行锦样明,中閒宁少紫青人。
更无入诵成都赋,拟抗声来问大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