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毅章公挽词

六騑北狩尘不蒙,秋槐深闭南城东。

瑶台有月蚀螮蝀,沂国典册移青宫。

中山谁复歌晨风,桓桓章公血泪红。

一章独上惊盲聋,何言周昌叔孙通。

直欲下从龙逢翁,皇天后土昭至忠。

风雷激电阴霾濛,当时直节谁并雄。

前有廖庄后钟同,一朝海内日再中。

疏传万口闻天聪,擢少宗伯不为崇。

南邦宿留遂以终,当时定策还自功,依然廊庙称孤公。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鉴赏

这首挽词《恭毅章公挽词》是明代文学家王鏊为恭毅章公所作。诗中描绘了对章公的深切缅怀与高度赞扬。开篇“六騑北狩尘不蒙”,以历史事件起笔,暗示章公曾经历艰难困苦,但其高尚品德如同不被尘埃蒙蔽的骏马,彰显出其人格的高洁。接着“秋槐深闭南城东”、“瑶台有月蚀螮蝀”,运用自然景象象征,表达对章公德行的赞美和对其遭遇的同情。

“中山谁复歌晨风,桓桓章公血泪红”两句,通过对比中山的歌声与章公的血泪,进一步凸显章公的英勇与牺牲精神。接下来,“一章独上惊盲聋,何言周昌叔孙通”则赞扬章公的直言敢谏,即使面对耳聋眼盲的困境,也敢于发声,比肩周昌、叔孙通等历史上的忠臣。

“直欲下从龙逢翁,皇天后土昭至忠”表达了对章公忠诚品质的敬仰,希望他能像古代忠臣龙逢一样,得到天地的见证与认可。“风雷激电阴霾濛,当时直节谁并雄”则以自然界的壮丽景象比喻章公的正直与勇气,强调其在当时无人能及的崇高地位。

最后,“前有廖庄后钟同,一朝海内日再中。疏传万口闻天聪,擢少宗伯不为崇”描述了章公的影响力和成就,他的事迹广为人知,甚至影响到国家政策的制定。尽管职位不高,但他对国家的贡献却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南邦宿留遂以终,当时定策还自功,依然廊庙称孤公”则总结了章公一生的贡献与结局,他在南方留下足迹,最终以功臣的身份受到尊崇,即便在庙堂之上,也被视为独立的英雄。

整首挽词通过对章公生平事迹的回顾与赞美,展现了其高尚的道德品质、坚定的忠诚精神以及深远的历史影响,表达了对这位伟大人物的深切怀念与崇高敬意。

收录诗词(859)

王鏊(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 字:济之
  • 号:守溪
  •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450—1524

相关古诗词

送薛金下第还江阴

河东三凤不须奇,又见瑶林玉树枝。

桂子秋风真有种,杏花春雨岂无时。

陆家庄好应誇我,和氏衣存欲付谁。

江上幽亭人不到,青山相对了残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送华昶下第归无锡

一语曾看决壅川,十年文思涌如泉。

科名高讶居王后,鞭策加应在祖先。

安定苏湖吾偶尔,河汾房杜子其然。

鹅湖风月谁收管,知抱遗经夜未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寄河南顾参议崇善二首(其一)

黄河万里拍天来,列郡仍闻水旱灾。

今日漳滨谁史起,稻粱千顷变污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寄河南顾参议崇善二首(其二)

曾子何曾解杀人,市中有虎未为真。

清时正是功名会,莫为吴山早乞身。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