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

苏子昔未遇,发箧夜读书。

徒工揣摩术,讵有仁义图。

游说一见行,咄尔乘高车。

仗节返乡井,翕嚇惊庸愚。

父母拥帚迎,亲戚伛偻趋。

富贵徒自矜,竟尔身首殊。

七尺既莫保,寸舌终何如。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苏子在未得志前后的不同境遇,反映了世态炎凉与人性的复杂。诗中以苏子为例,描绘了他从默默无闻到一夜之间声名鹊起,再到最终身首异处的悲惨命运。通过这一过程,诗人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人性善变的深刻洞察。

首句“苏子昔未遇,发箧夜读书”,描绘了苏子在未得志时,夜晚独自苦读的情景,表现了他的勤奋与坚韧。接着,“徒工揣摩术,讵有仁义图”两句,讽刺了那些只会投机取巧、缺乏仁义道德的人,强调了真正的价值在于品德而非手段。

“游说一见行,咄尔乘高车”描述了苏子因一次机缘巧合而受到重用,地位迅速提升,乘坐高车出行的场景,体现了社会对成功者的追捧。然而,“仗节返乡井,翕嚇惊庸愚”则揭示了他回归故里后,乡亲们的反应从惊讶到敬畏,反映了人们对于权力和地位的盲目崇拜。

“父母拥帚迎,亲戚伛偻趋”生动地描绘了苏子回到家乡时,父母和亲戚们恭敬迎接的场面,展现了社会上对成功者的尊敬与膜拜。然而,“富贵徒自矜,竟尔身首殊”两句转折,指出尽管苏子一度风光无限,最终却落得身败名裂的结局,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权力虚幻的感慨。

最后,“七尺既莫保,寸舌终何如”以问句形式收尾,表达了对生命脆弱和言语力量有限的思考,引人深思。整首诗通过对苏子命运的描绘,反映了社会的冷暖人心,以及对权力与道德的深刻反思。

收录诗词(31)

黎崇宣(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杂兴

狐裘际盛夏,絺袗当严冬。

汝质匪不佳,违时焉所庸。

弃置在敝笥,缁尘将见蒙。

四序有流易,塞者旋复通。

振衣出深闺,爰亲美人躬。

寒燠适其宜,时合用乃隆。

素衷苟不渝,所遇宁终穷。

形式: 古风

春别曲

东风一夜雨潇潇,晓来已满春江潮。

乘潮相送出江上,我但踌躇君独往。

渡口垂杨映绿波,隔浦茫茫烟雾多,望君不见将如何。

形式: 古风

采莲曲

越女出采莲,采莲西湖边。

兰桡桂楫迎风前,艳蕊浓妆都可怜。

怜君有花采不早,秋来结子莲已老。

形式: 古风

望庐山

五老何年石,香炉万古烟。

地形三楚尽,江色两湖连。

谷有青牛卧,山传白鹿眠。

未能穷胜迹,空此挹群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