恼侬

期我以踏青,花间傥相遇。

果然南陌头,翩若惊鸿度。

不语强踌蹰,羞人映芳树。

两心常自怜,两目空相注。

依依不得亲,薄暮还愁去。

记取似丹葩,知开向何处。

形式: 古风

翻译

期待我在春游时,或许能与你在花丛中相遇。
果然我们在南边的小路上,你像惊飞的鸿雁般轻盈走过。
默默无言,我犹豫不决,你的倩影羞涩地映在花树旁。
我们两颗心常常互相怜惜,目光长久地对视。
依依不舍,却无法靠近,傍晚来临,我更添离愁。
记住你如红花般的美丽,但不知你的归宿会在哪里。

注释

期我:期待我。
以踏青:在春游时。
南陌头:南边的小路。
翩若惊鸿:像惊飞的鸿雁。
不语:默默无言。
强踌蹰:犹豫不决。
羞人:羞涩。
映芳树:映在花树旁。
两心:两颗心。
空相注:长久地对视。
依依:依依不舍。
薄暮:傍晚。
丹葩:红花。
知开向何处:不知你的归宿。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恼侬》,描绘了一段春日邂逅的微妙情感。首句“期我以踏青,花间傥相遇”写出了主人公期待在春游中偶遇佳人的场景,充满了浪漫气息。接下来的“果然南陌头,翩若惊鸿度”通过比喻,将女子比作轻盈的鸿雁,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她的美丽和飘逸。

“不语强踌蹰,羞人映芳树”描绘了女子含羞不言,却在花树下徘徊的情态,流露出少女的娇羞与矜持。接下来的“两心常自怜,两目空相注”表达了两人之间虽有情愫,但因羞涩而难以启齿的内心世界,只能默默注视。

“依依不得亲,薄暮还愁去”表达了诗人对这次短暂相遇的不舍和离去后的惆怅。最后两句“记取似丹葩,知开向何处”,以红花自比,暗示女子如同盛开的花朵,不知何时何地再相见,留下无尽的思念。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细腻地刻画了春日邂逅的甜蜜与遗憾,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情感的珍视与追寻。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持国遗食

乞食非为贫,妻病妾且死。

晨爨不暖釜,朝饭亦辍匕。

遗我我所恤,食我我所耻。

我耻曾我求,我恤宁我止。

应乏岂在丰,赴义实未鄙。

漂母殊下乡,为惠得终始。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挟弹篇

长安细侯年尚小,独出春郊不须晓。

手持柘弹霸陵边,岂惜金丸射飞鸟。

金丸射尽飞鸟空,解衣市酒向新丰。

醉倒银瓶方肯去,去卧红楼歌吹中。

不管花开与花老,明朝还去杜城东。

形式: 古风

斫脍怀永叔

高河古穴深,下有苍鳞鲫。

出水狞将飞,落刀细可织。

香粳炊正滑,白酒美少力。

但欠平生欢,共此中路食。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春日拜垄经田家

田家春作日日近,丹杏破颣场圃头。

南岭禽过北岭叫,高田水入低田流。

桑牙将绽雾露裛,蚕子未浴箱篚收。

今我还朝固不远,紫宸已梦瞻珠旒。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