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清代诗人彭极所作,名为《得爰琴兄都门信》,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对家人的深深眷恋。
首联“床头宝剑泣鱼肠,赋就《三都》价未偿”,以宝剑哭泣和《三都赋》未获价值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宝剑哭泣象征着对未能实现理想抱负的哀伤,而《三都赋》未获价值则暗示了才华未被赏识的无奈。这两句诗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社会评价相结合,展现了一种深沉的失落感。
颔联“绝不待人惟岁月,最难为客是风霜”,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强调时间的流逝是无法等待他人的,而作为旅人,面对风霜的考验是最难承受的。这里不仅体现了对时光易逝的感慨,也暗含了对旅途艰辛的描述,以及对孤独漂泊生活的无奈与坚韧。
颈联“春山自洒啼鹃泪,慈母曾缝游子裳”,运用自然界的春山与啼鹃的意象,以及慈母缝制游子衣物的情景,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春山自洒啼鹃泪,既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慈母曾缝游子裳,则直接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和感激,以及对离家远行的游子身份的认同。
尾联“今夜挑灯应独寐,好将归梦绕高堂”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此刻虽身处异乡,但心中却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对家的向往。今夜挑灯独寐,意味着诗人正沉浸在对未来的思考中,而将归梦绕高堂,则寄托了诗人对回到家中,与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对家人的眷恋以及对自我命运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