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词描绘了一幅从云栖寺归途,泛舟西湖,一日游历后的景象。词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变换与美丽,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
词的开头“万篁径里”,描绘了竹林小径的幽静,翠绿的竹叶仿佛在清晨的阳光下滴落着露珠。“正翠滴篮舆,海霞初晓”则进一步渲染了清晨的宁静与美丽,海霞初现,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
接着,“寺门渐杳。更明湖荡桨,镜波回抱”描绘了从寺庙出发,湖面上荡起的船桨,映照在如镜般的湖面上,形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词人通过“极目群峰,百变云容尽扫”表达了对大自然壮丽景色的赞叹,云雾散去,群山显露,展现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晚春好。问堤柳旧栽,添种多少”则将视角转向了春天的傍晚,堤岸上的柳树,既有可能是旧时栽种,也可能在这一年中又增加了新的柳树,词人通过这一细节,表达了对季节更替、生命循环的感慨。
接下来,“何事赢懊恼。指绚碧亭台,俊游曾到”表达了词人在游览过程中,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与怀念,即使现在只剩下冷烟衰草,但那些曾经的俊游依然清晰在眼前。
“谢墩自小。叹而今剩有,冷烟衰草”中“谢墩”可能指的是某个地名或景点,词人感叹如今这里只剩下冷烟衰草,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
最后,“无限悲怀,且听莺啼树杪。日西了。尽徘徊、晚花沼”则是词人情感的集中体现,面对自然美景,却难以掩饰内心的悲伤,只能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徘徊于晚花沼边,倾听黄莺在树梢的啼鸣,以此来寄托自己的情感。
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词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无常、时光易逝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