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彤霞炫馀晖,日落川上明。
漾舟循水岸,凝瞩瞰连城。
楼阁相映带,雉堞互回萦。
春树郁苍苍,色与暮云平。
陟径坐孤驿,华烛荧如星。
端居有馀閒,庭馆凄以清。
稍喜人语静,又闻翔雁鸣。
依依越乡感,戚戚怀禄情。
览诗不成章,欲语谁与聆。
这首明代诗人刘琏的《泊庐陵》描绘了一幅傍晚江边的宁静景象。首句“彤霞炫馀晖”展现了夕阳余晖洒在天际的绚丽色彩,随后“日落川上明”点出时间已是黄昏,水面泛着明亮的光泽。诗人乘舟顺流而下,目光沿着水岸延伸,远眺庐陵城的壮观景色,楼阁与城墙相互映衬,曲折蜿蜒。
“春树郁苍苍,色与暮云平”描绘了春天树木葱郁,与天边的暮色融为一体,增添了画面的深远感。诗人独自登上小路,坐在孤零零的驿站中,只有微弱的烛光如同星星般闪烁,营造出一种孤寂而清冷的氛围。
“端居有馀閒,庭馆凄以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闲适与孤独,庭院的寂静更显凄凉。他欣喜于周围人的声音渐渐安静,又听见飞翔的大雁鸣叫,勾起了他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对仕途的忧虑。
最后两句“览诗不成章,欲语谁与聆”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纠结,虽然有满腹思绪,却找不到倾诉的对象。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旅途中的所见所感,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不详
刘基之长子。生于元惠宗至正八年,卒于明太祖洪武十二年,年三十二岁。有文行。洪武十年,(1377)为考功监丞,兼试监察御史。出为江西布政司右参政,为胡惟庸党所胁,堕井死。琏工诗,词旨高雅。而运思深挚。著有自怡集一卷,《四库总目》行于世
崇山抱回溪,川路渐窈深。
竹树缘高阜,洞壑隐层林。
近眺发新兴,远望畅幽心。
东风若有情,云日乍晴阴。
出潜有游鳞,迁乔多好音。
芳春若堪折,请折丘中琴。
山色十二时,江流数千里。
亭亭青芙蓉,摇艳映江水。
落日片帆飞,遥见白云起。
逸驾邈难攀,汀洲老芳芷。
自君之出矣,欢娱共谁伍。
思君如梅子,青青含酸苦。
自君之出矣,空阑愁独守。
思君如池荷,见莲不见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