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春

春从此去不踌躇,渺渺寒波接碧芜。

想逐风帆归阆苑,又传云驭赴遮须。

此生岁月随泡影,末路功名等雉卢。

归向西窗听幽弄,一樽浊酒对提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鉴赏

这首《送春》诗,由宋末元初诗人方一夔所作,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春天离去的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感慨。

首句“春从此去不踌躇”,开篇即点明春天离去的果断与决绝,仿佛春天在离开时并不留恋,也不迟疑,给人一种时间无情、自然更迭的强烈感受。

“渺渺寒波接碧芜”一句,通过描绘远处水波与绿草相连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辽阔而略带凄凉的氛围,暗示着春天的离去不仅仅是季节的更替,也象征着某种情感或生命的消逝。

“想逐风帆归阆苑,又传云驭赴遮须”两句,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想象春天化作风中的帆船,或是云中的驾驭者,前往仙境般的阆苑或遮须之地,既表达了对春天美好事物的怀念,也寄托了诗人对理想世界或精神家园的向往。

“此生岁月随泡影,末路功名等雉卢”则揭示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功名虚幻的深刻认识,将生命比作易逝的泡沫,将功名比作无足轻重的雉卢,流露出对世事无常、人生苦短的感慨。

最后,“归向西窗听幽弄,一樽浊酒对提壶”两句,描绘了诗人面对春天离去的场景,选择回到西窗下倾听悠扬的音乐,借酒浇愁的情景。这一细节不仅展现了诗人的孤独与无奈,也体现了其在困境中寻求慰藉和解脱的精神状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天离去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对自然、人生、理想的多重思考,语言优美,情感深沉,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收录诗词(486)

方一夔(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忆复翁

垂杨渡口小舟横,我涉清溪君独行。

未许马群空冀北,自怜墨派过彭城。

鳞鸿乏便书难到,蝴蝶无情梦不成。

可是孤吟清绝处,高山谁识断肠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杂兴

溪上寒窗面绿漪,孤踪漂泊渺天涯。

愁听火令抛长檠,醉折花筹记小诗。

莺语难寻春去处,乡心偏等梦回时。

文章满腹知何用,落得奔波两鬓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重午

楚乡节物又今朝,老大催人不肯饶。

岁久菖花初见面,病多艾叶已盈腰。

浪涛何处寻沉魄,菰黍无心逐画桡。

莫到独醒空过了,旗亭风急又相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次韵稼隐上徐云岫喜复贡举

天阙谁推破旱雷,蚁封鼠壤一时开。

云飞远岫无心出,春逐行人有脚来。

桂窟旧游空雨露,棘闱前度没蒿莱。

短衣傥逐前麾去,解向淮头破贼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