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七夜大雷雨用韵酬俞好问四首(其四)

倦眠书砚付埃氛,烟尽当窗一篆云。

黠鼠谁令如鬼物,痴猫吾欲与弹文。

雨馀自揣薪槱绝,客里尤怜仆厮勤。

花尽春残不须惜,好谋归棹趁南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意象和情感的诗作,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首句“倦眠书砚付埃氛”描写诗人在疲惫中沉睡,其书桌上的墨迹随风飘散,与自然融为一体,表达了一种放松与自在的生活态度。

紧接着,“烟尽当窗一篆云”则是对外部景象的细腻描绘,窗前缭绵的云雾构成一种宁静的氛围,让人不禁联想到诗人内心世界的和谐与淡定。

“黠鼠谁令如鬼物”,这句话通过对老鼠的描述,传达出诗人对世间万物命运安排的困惑与无奈,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微小生命尊严的关注。

“痴猫吾欲与弹文”则表现出了诗人与自然界中另一生命——猫之间的情感联系。这里的“弹文”可能暗示着诗人通过文字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寻求心灵上的慰藉。

“雨馀自揣薪槱绝”,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雨后亲手收集残枝败叶的行为,传递出一种对自然循环的尊重与珍视,同时也反映出了诗人的勤勉与不舍昼夜。

“客里尤怜仆厮勤”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远方来客的关怀,以及对家中仆人的体贴之心,展现了诗人的人文情怀和对周围世界的细腻感知。

“花尽春残不须惜”,这句诗通过对过往美好景象的淡然态度,传达出一种超脱物外、顺其自然的哲学观。诗人并不沉溺于过去,而是接受并享受现实中的每一刻。

最后,“好谋归棹趁南薰”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和积极准备,希望能够在适宜的时机找到归宿,拥抱自然赋予的一切温暖与美丽。

整首诗以其细腻的情感描绘、生动的意象构建,以及对自然界深刻的观察和感悟,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多层次、丰富内涵的精神世界。

收录诗词(2864)

方回(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 字:万里
  • 号:虚谷
  •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 生卒年:1227—1307

相关古诗词

三月十七夜大雷雨用韵酬俞好问四首(其三)

薄有盐醯胹竹孙,夜寒城郭似荒村。

远更已觉踰三鼓,独酌无聊罄一樽。

此道粗闻元自少,众人欲杀幸犹存。

盲风怪雨青灯暗,庄蝶难凭入梦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三月十七夜大雷雨用韵酬俞好问四首(其二)

恶风夜汹疾雷频,稍卧还兴起倒身。

政复花时如此雨,谁知我辈本无春。

破衣垢腻疮饶痒,短被斜攲脚倦伸。

挨耐天明招敢叟,能来破闷赖斯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三月十七夜大雷雨用韵酬俞好问四首(其一)

彻夜无眠直到明,拟春晴又不春晴。

酒材劣致平原督,花事愁闻望帝声。

病体惯经寒热證,倦途浑忘短长程。

五年浩荡江湖梦,犹喜相逢得友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三月十八日甲子晴

夜夜春寒渐觉轻,桐花十日过清明。

去年稔更今年稔,壬子晴兼甲子晴。

楼阁相望饶客醉,干戈不用保农耕。

老儒八十心无事,依旧吟窗剔短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