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五十三首(其十三)

有句无句,超宗越格。如藤倚树,银山铁壁。

及至树倒藤枯,多少人失却鼻孔。

直饶收拾得来,已是千里万里。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形式: 偈颂

鉴赏

这首诗出自宋代禅宗诗人释克勤的《偈五十三首》之十三,通过独特的语言和形象描绘,展现了禅宗思想中的深刻哲理。

"有句无句,超宗越格。如藤倚树,银山铁壁。及至树倒藤枯,多少人失却鼻孔。直饶收拾得来,已是千里万里。"

这四句诗以生动的比喻,阐述了禅宗中关于悟道与修行的深奥道理。"有句无句,超宗越格",意味着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有时需要超越常规的语言和规则,去寻找更深层次的理解。"如藤倚树,银山铁壁",藤蔓依附于树木,象征着修行者依赖于某种外在的指引或教义;而"银山铁壁"则代表了修行过程中的障碍与挑战。"及至树倒藤枯,多少人失却鼻孔",当依赖的外在事物消失时,许多人可能会迷失方向,失去自我认知。"直饶收拾得来,已是千里万里",即使最终有所收获,也已经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旅程。

后两句"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则以自然景象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暗示了在修行过程中,内心世界的平静与外界环境的和谐相辅相成。"风暖鸟声碎",温暖的春风中,鸟儿的歌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日高花影重",随着时间的推移,阳光下花朵的影子变得厚重,仿佛是时间的痕迹,提醒着人们珍惜当下,感受生活的美好。

整首诗通过对比、比喻和自然景象的描绘,不仅展现了禅宗思想的深邃与智慧,也传达了对生活态度的思考——在追求真理与自我认知的过程中,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对外界环境的和谐共处,是极为重要的。

收录诗词(73)

释克勤(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偈五十三首(其十四)

粥足饭足,饱柴饱水。庐陵米价高,山前麦熟未。

尽乾坤刹海,都卢是个自己。

撒放眉毛眼睫间,直得放光动地。

不是如来禅,亦非第一义,更说什么衲僧巴鼻。

争如撒手悬崖,去却药忌,且唱个啰啰哩。

形式: 偈颂

偈五十三首(其十五)

玄机独唱,截断众流。摆拨不拘,更无回互。

直饶释迦弥勒,不敢当头著眼。

倚天长剑,凛凛神威。杲日当空,澄澄光彩。

无物不为妙用,无法不是真乘。

控佛祖大机,廓人天正眼。当阳显示,只贵知归。

才涉思量,白云万里。

今日人天普集,对众分明剖露。

一处真,千处百处一时真。

一句透,千句百句一时透。拈起也,乾坤岌嶪。

放下也,海晏河清。

不拈不放,万仞峰头高著眼,大千世界一浮沤。

形式: 偈颂

偈五十三首(其十六)

眨上眉毛蹉过,大似开眼尿床。

现成公案放行,正是黠儿落节。

恁么不恁么,总得曳尾灵龟。

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

虚空钉橛,离得许多閒门破户。

形式: 偈颂

偈五十三首(其十七)

一即一切,实际理地。一切即一,本来无物。

拈起也,吒吒沙沙。收下也,绵绵密密。

三界长时独露,十方无处容身。

孤峰顶上倒行,十字街头横卧。

目视云霄则且置,鱼行酒肆作么生。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