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湖上至岙底二章(其二)

城根儿童骑犊行,往来追逐渔歌声。

渔歌声声出芦底,不见渔人见鸥起。

一鸥两鸥飞过湖,儿童拍手相招呼。

不知飞鸥没何处,目断苍烟隔汀树。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湖边儿童与鸥鸟和谐共处的场景,充满了自然的生机与童年的乐趣。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宁静而生动的画面。

首句“城根儿童骑犊行”,开篇即展现出一幅乡村生活的场景,儿童骑在牛背上,悠然自得地在城根附近游走,透露出一种闲适自在的生活气息。接着,“往来追逐渔歌声”一句,将画面进一步扩展,不仅有儿童的活动,还有远处渔歌的回响,两者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动静结合、充满生活情趣的画面。

“渔歌声声出芦底,不见渔人见鸥起。”这两句诗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渔歌从芦苇深处传来,却不见渔人的身影,反而引来了鸥鸟的起舞,这种景象既神秘又富有诗意,展现了大自然的和谐与生命的活力。

“一鸥两鸥飞过湖,儿童拍手相招呼。”随着鸥鸟的飞舞,儿童也加入其中,他们拍着手,与鸥鸟互动,这一幕充满了童真和欢乐,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最后,“不知飞鸥没何处,目断苍烟隔汀树。”诗人通过询问飞鸥的去向,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留恋和对远方的向往。苍烟与汀树作为背景,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和意境美,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整首诗通过对儿童与鸥鸟的描绘,以及对自然景色的细腻刻画,展现了清新的田园风光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生活的热爱。

收录诗词(3925)

姚燮(清)

成就

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经历

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

  • 字:梅伯
  • 号:复庄
  • 籍贯: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
  • 生卒年:1805—1864

相关古诗词

过南郊观赤秃儿舞铁杆枪歌

九月西风金气辣,空场乱草带沙拔。

左手障面右扪发,日暮郊行意萧瑟。

风头一转雷鼓戛,银电光中落飞鹘。

飞鹘落地不到地,翅若冰轮旋搰搰。

我生从未逢此奇,心待迟回目先刮。

廿年读史誇贯通,谁料依然守昏瞎?

东吴短人称赤秃,十九从军充走卒。

瘦躯三尺悍兀兀,铁杆枪持六尺八。

青带齐眉束黄帓,揎袖缠肱解宽褐。

倒拖枪杆行躄躠,眼揭城门向空阔。

臂如弯弓作横担,摩杆沈吟似嫌滑。

忽复竖杆作杖扶,以杆较身半当頞。

观者当场静无聒,圜立如墙耸肩骨。

钲角不鸣鼓不伐,势有千龙走砏汃。

人枪动静争一喝,弄铁为棉碎花攃。

以枪抵风风逆奔,风劲无能犯毫末。

千人眉颤骇寒慄,白日照空竟飞雪。

老翁扪喜心肝存,童子趋防耳根割。

猛然脱手愁中人,枪过人头去飘瞥。

却于隔涧荒坟颠,倒卓摇摇类孤楔。

鬨场狂笑缨欲绝,舞者低腰自缠袜。

我心远驰万里渤,从此沈阴有昭揭。

将军诚为国爱才,岂尔无名老埋阏?

他年凯定告天子,上将麒麟署勋烈,尔返田园种葵葛。

形式: 古风

城东酒楼逢王耦庚感赠长歌

高城黄蒿薄日弄,江上飞鸦酒尊送。

十年别君常梦君,今喜逢君尚疑梦。

风霜出门君髯斑,关河感秋吾发残。

以吴联越山续山,满眼干戈行路难。

男儿在世太仓米,贫贱谋生无善体。

得閒随地且寻欢,相对何人许流涕。

为君满泻黄金罍,清歌不用琵琶催。

过街锦骑展骄色,拂檐落叶鸣馀哀。

愁眉一展天云开,暮潮入峡千帆来。

浩然掣尔佩钩短,径思骑虎游蓬莱。

试魂危路博微饱,白透衣尘再难皂。

扶犁学稼嗟我迟,积炭烧书劝君早。

蜉蝣晨飞松已老,竞力名场鲜寿考。

不才奚称冠盖荣,有命徒供妻子造。

君不见渡头杨柳芊芊好,一拨商弦尽枯槁。

问君此来安所依,严秋未换单薄衣。

急须痛醉买舟返,鸥渚芙蓉方满扉。

形式: 古风

枕上偶得四章(其一)

波涛不惊静人梦,悬壁孤灯藓光冻。

石床三尺高荐青,插菊满屋当围屏。

诸葛先生已作古,乡里书生那堪武?

何如倚枕眠白云,蓬莱城郭方阳春。

形式: 古风

枕上偶得四章(其二)

鸣鸡在树犬在屋,东邻病婺五更哭。

月残风紧河星高,万愁迫入孤心劳。

我生寄人作门户,食不田耕敢云苦?

黄金百笏粟万钟,朝谋暮计宁非佣?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