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秋兴》由明代诗人释宗泐所作,描绘了江淮地区历经多年战乱后百姓生活的艰辛与变迁。诗中以“六载江淮厌用兵”开篇,直接点明了战争给江淮地区带来的深重苦难,以及战争对人民生活的影响。“遗民处处困徭征”进一步强调了战争带来的徭役负担之重,使得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接着,“蕃商旧日多归汉,海漕于今不入京”两句,通过商业活动的变化反映了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昔日繁荣的海外贸易因战乱而衰败,不再像过去那样为京城输送物资,这不仅是经济层面的损失,也象征着国家整体实力的削弱。
“万垒鼓鼙生夜月,几家砧杵落秋城”运用对比手法,将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宁静形成鲜明对照。夜晚的鼓声和月光下飘扬的战旗,与秋城中偶尔传来的捣衣声形成反差,既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也暗示了人们对于和平生活的渴望。
最后,“西风无限思归客,王粲登楼最有情”借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游子的深切同情。王粲登楼的故事在中国文学中常被用来表达思乡之情,这里借以寄托诗人对战乱中流离失所、渴望回归家园的人们的深深关切。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也有对现实苦难的深刻描绘,体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