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险峻而恐怖的自然景象,以及其中的人类困境。"嗟崒崒是何峰攒兮,下则无底之壑",诗人以惊叹的语气描述了山势陡峭,深不见底的山谷,暗示着危险与未知。"血瀄滵潺兮,猛兽食人",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凶险,仿佛野兽出没,威胁着生存。
"岑岑禽鸟,竦峙鸱鸢",诗人通过描写鸟类的紧张和警惕,强化了恐怖气氛。接下来,诗人表达了对无辜者的同情,指出他们不应因恶势力而遭受不公,"不可以为凤枉尔饲兮,我闻不敢以言",暗指那些被误认为凤凰(可能象征权贵)而受苦的人。
"举火来白刃,帐下离哉翻",描述了一场可能的冲突,火光与刀剑并举,形势动荡不安。"县官走,前夺驴,后叫狗",形象地刻画了官府的混乱和百姓的无助,官员仓皇逃窜,连动物也成了争夺的对象。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比喻,展现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挣扎,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李梦阳作为明朝文学家,其作品往往关注民间疾苦和社会问题,这首《姚源歌》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