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褒城道中》由明代诗人李裕所作,描绘了褒斜道上壮丽而苍凉的景象。诗中以褒斜道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川的雄伟与自然的变迁。
首句“褒斜通蜀汉,百折拥冈峦”开篇即点明了地理位置,褒斜道作为连接蜀汉的重要通道,蜿蜒曲折,环绕着连绵的山峦,既展示了道路的艰险,也暗示了其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接着,“崖际戍楼出,山腰栈道盘”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道路两旁的景色。戍楼在悬崖峭壁间若隐若现,栈道则盘旋于山腰之上,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既体现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也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勇气。
“霜林万叶尽,茅屋几家残”则将视角转向了季节的变化和生活的痕迹。深秋时节,树林中的叶子已经凋零殆尽,只有几户人家的茅草屋还残存着,给人一种岁月流转、世事沧桑之感。
最后,“少憩鸡头石,猿啼落日寒”以一个简短的场景收尾。旅人在鸡头石上稍作休息,只见夕阳西下,猿猴的啼声在山谷中回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凄凉的氛围,让人不禁思考人生旅途的孤独与艰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生活片段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语言简洁而富有画面感,情感真挚而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