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刘绎为杨春墅明府复调署永丰而作的和诗。诗中表达了对杨明府才华的赞赏以及对其在异地任职的感慨。
首联“借才异地得人难,重望春回黍谷寒”描绘了杨明府在异地施展才华的不易,同时以“重望春回黍谷寒”暗示了时节更替,寓意着希望与寒冷并存,但春天终将到来,暗喻杨明府的政绩会逐渐显现。
颔联“入邺果来仙吏舄,治梁何恃惠文冠”运用典故,赞扬杨明府如同仙吏般的能力,治理有方,依靠智慧与仁德(惠文冠象征智慧与道德)赢得了百姓的拥戴。
颈联“无求名誉才真切,未必才能便悦安”强调了杨明府不追求虚名,而是以实际行动赢得尊重,说明真正的才能并非仅仅体现在名声上,而是通过实际的贡献和影响体现出来。
尾联“试与儿童随竹马,清风处处绕轻鞍”以轻松愉快的场景结束全诗,想象杨明府与孩子们一同游玩的情景,清风轻拂,鞍马轻盈,既展现了杨明府的亲民形象,也寓意着他的政绩如同清风一般,深入人心,带来持久的正面影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杨明府个人品质和政绩的赞美,表达了对官员应具备的高尚品德和实际能力的推崇,同时也寄托了对地方治理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