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由明代诗人孙承恩所作,题为《古像赞二百零五首(其一六六)邵康节》。孙承恩在诗中表达了对邵康节(邵雍)的敬仰与赞美。邵康节是中国北宋时期的著名哲学家、易学家,他的思想深受儒家、道家及佛家的影响,主张“学探造化,穷高极微”,即通过深入研究自然和社会现象,探索宇宙的奥秘。
孙承恩在诗中赞扬了邵康节的道德修养和学问成就,指出他通过不懈的努力和追求,达到了内心平和、处世坦荡的境界。邵康节在“安乐窝”中,即他的居所或精神家园,包揽宇宙万物,体现了他对世界万物的深刻理解和包容。诗中提到的“击壤千篇”,意指邵康节创作了大量作品,展现了他在诗歌艺术上的独特趣味和深厚造诣。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颂扬了邵康节的学术成就和人格魅力,也体现了孙承恩对古代哲人智慧的景仰之情。通过简练的语言,孙承恩传达了对邵康节深刻理解自然、社会和人生之道的崇敬,以及对这种智慧传承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