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詔虞德园吏部》由明代诗人董其昌所作,展现了其对文学与佛教的深刻理解及自我反省。
首句“七十二峰山下居”,描绘了诗人隐居于山中的生活状态,七十二峰象征着自然界的壮丽与宁静,寓含着诗人对远离尘嚣、追求内心平和生活的向往。
“五千四百藏中书”则以夸张的手法,形容诗人藏书之丰富,暗示其学问渊博,饱读诗书。同时,也暗含了对知识海洋的敬畏与探索精神。
“文人自具生天慧,吏部今为选佛除”两句,既是对自身文人身份的自豪,也表达了对吏部(古代官署名,负责选拔官员)在人才选拔上的期待与信任,寄寓了对理想社会中公正选拔人才的渴望。
“恍惚之间含有象,涅槃能度尽无馀”揭示了诗人对人生、宇宙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佛教中涅槃境界的理解与追求。恍惚与涅槃,分别代表了人生的不确定性和最终解脱的境界,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探寻与超越。
“惭余学殖多荒落,祗作空玄老蠹鱼”则是诗人对自己学问不足、未能深入研究的自谦之语,同时也表达了对学者应潜心学术、追求真理的呼吁。将自己比作“老蠹鱼”,形象地表达了对学术研究的热爱与执着。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董其昌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佛教思想的独到见解,更体现了他对于个人修养、社会公正以及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