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闻雁

龙堆月白雁声寒,毡屋清宵玉漏残。

忆昨题诗坐松榭,深秋见尔落沙滩。

早乘霜露传边信,夜渡星河避弹丸。

此日贤王争扈从,不须书寄汉廷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鉴赏

这首《秋夜闻雁》是清朝诗人弘历所作,描绘了秋夜中听到大雁南飞的声音,以及由此引发的思乡之情和对边疆战事的感慨。

首句“龙堆月白雁声寒”,以“龙堆”象征边塞之地,月光皎洁,大雁的叫声在寂静的夜晚显得格外凄凉,营造出一种孤寂而寒冷的氛围。次句“毡屋清宵玉漏残”,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静谧与时间的流逝,毡屋内的人或许正沉浸在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中,玉漏滴答声仿佛在诉说着时光的无情。

第三句“忆昨题诗坐松榭,深秋见尔落沙滩”,诗人回忆起往昔在松榭题诗的情景,那时正值深秋,大雁南飞,它们的身影落在沙滩上,引发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这里不仅有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更有对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感慨。

接下来的两句“早乘霜露传边信,夜渡星河避弹丸”,转而描述大雁在霜露未干、星河闪烁的夜晚,穿越重重困难,传递着边疆的消息。这不仅是对大雁勇敢与坚韧精神的赞美,也暗含了对边疆战事的关切与担忧。

最后两句“此日贤王争扈从,不须书寄汉廷看”,表达了诗人对当下的感慨。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贤王们纷纷随行,共同面对挑战,无需再通过书信向朝廷传达消息,言外之意是国家内部团结一致,对外事务由贤王们直接处理,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强盛与团结的期待和自豪。

整首诗通过秋夜闻雁这一寻常景象,巧妙地融入了个人情感、历史背景和时代风貌,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表达能力和独特的艺术视角。

收录诗词(16536)

弘历(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关山月

关山月,秋倍明,塞枫碛草凉飔生。

皎皎悬空漠海白,沙蛩霜雁寒声并。

关山月,今异昔,烽烟久靖田畴辟。

不似当年戍卒忆家乡,亦或战场覆没孤魂魄。

关山月,昔异今,即今秋蒐乘兴惟閒吟。

前车堪作后车鉴,持盈保泰惕予心。

形式: 古风

密锁千林树,迷离暗晓光。

乍看平野白,却失远山苍。

捲速全消日,收迟为护霜。

停鞭遥望处,添得几峰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秋蒐文囿是王庭,祖泽贻今赫濯灵。

桓赳健儿身掠鹞,骠姚车骑箭流星。

龙堆露冷鸣苍鹿,沙塞风高语白翎。

大兕小豝亲射得,驼峰高架进慈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马上吟

白云红树斗清秋,盘郁层峦紫翠浮。

雾捲马头山忽见,桥临谷口水微流。

停鞭爱看边鸿度,隔峪时闻野鹿呦。

笑我耽诗犹喜猎,每逢佳景兴偏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