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秋夜闻雁》是清朝诗人弘历所作,描绘了秋夜中听到大雁南飞的声音,以及由此引发的思乡之情和对边疆战事的感慨。
首句“龙堆月白雁声寒”,以“龙堆”象征边塞之地,月光皎洁,大雁的叫声在寂静的夜晚显得格外凄凉,营造出一种孤寂而寒冷的氛围。次句“毡屋清宵玉漏残”,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静谧与时间的流逝,毡屋内的人或许正沉浸在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中,玉漏滴答声仿佛在诉说着时光的无情。
第三句“忆昨题诗坐松榭,深秋见尔落沙滩”,诗人回忆起往昔在松榭题诗的情景,那时正值深秋,大雁南飞,它们的身影落在沙滩上,引发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这里不仅有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更有对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感慨。
接下来的两句“早乘霜露传边信,夜渡星河避弹丸”,转而描述大雁在霜露未干、星河闪烁的夜晚,穿越重重困难,传递着边疆的消息。这不仅是对大雁勇敢与坚韧精神的赞美,也暗含了对边疆战事的关切与担忧。
最后两句“此日贤王争扈从,不须书寄汉廷看”,表达了诗人对当下的感慨。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贤王们纷纷随行,共同面对挑战,无需再通过书信向朝廷传达消息,言外之意是国家内部团结一致,对外事务由贤王们直接处理,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强盛与团结的期待和自豪。
整首诗通过秋夜闻雁这一寻常景象,巧妙地融入了个人情感、历史背景和时代风貌,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表达能力和独特的艺术视角。